一直不斷洗手或洗澡到底是怎麼了?每個人多少都有強迫症行為的傾向

照片檔 ID:910609644

奧斯卡影帝傑克∙尼克遜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as it gets),在片中他飾演一位暢銷作家,平日生活井井有條、一絲不苟,甚至到了毫無彈性與「儀式化」的程度。他極端害怕病菌感染與灰塵,不僅每天花很多時間洗手,而且每次都要更換新的肥皂,以避免細菌殘留。此外,傑克對於安全的要求也極高,例如在臨睡前總要反覆檢查窗戶、門鎖,嚴謹的程度就像在進行儀式一般。而他走在人行道上,也會刻意避免踏在地磚的接縫部份,堅持一定要踩在地磚正中央。

到底怎樣的才算是得了強迫症?

傑克的各種行為表現,就是典型的「強迫症」症狀。有研究顯示,大約有2%的人患有強迫症(OCD),但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強迫的意念或強迫行為,未必是得了強迫症,必是表現的重覆行為毫無意義、達到不合理的程度,而且會占據相當的時間(每天超過一個小時),而且不是因為幻聽、妄想或被控制等嚴重精神症狀所引起,才可以被診斷為「強迫症」。

換句話說,強迫症的特徵就是患者努力用重複的程式化行為,來彌補反覆的侵入性思維。

強迫症有哪些症狀?

典型的強迫症症狀像是一直洗手、洗澡、擦地板、把東西與傢俱擺設於固定的位置或排序、不斷檢查瓦斯、電燈、門窗、或是不斷地確認皮夾裡的現金、持續的祈禱與複誦,用怪異的方式走路。大部份的病患都能查覺自己的行為並不合理,但很難用意志力抗拒這些動作,如果要強迫壓抑,反而會引發嚴重的焦慮症狀。

還有一種容易讓人忽略的強迫症症狀,就是大量收集毫無用處的舊物或廢棄物,像是不少看似進行資源回收,卻把住家環境堆滿髒亂垃圾的人,也是強迫症的行為,而這種人往往最缺乏病識感,經常會併發如社交恐懼症等精神疾病。

強迫症的病因是什麼?

某些人之所以會罹患強迫症,至今未能找出確切的原因,德國朱利葉斯-馬克西米利安大學(JMU)的研究團隊曾進行動物實驗,發現體內如果缺乏蛋白質SPRED2,可能是導致頻繁出現重覆動作的原因。

也有研究顯示,強迫症患者的大腦尾狀核(caudate nucleus)與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或基底核(Basal ganglia)出現異常。還有調查指出,強迫症有17%是出自家族遺傳,有50%的病患會在15歲之前出現強迫症症狀。也有學者指出,在強迫症初次發病前,某些病患會遭遇重大的生活壓力,導致誘發強迫症行為。

如前面所說,強迫症患者大都知道自己的症狀,但因無法控制改變而會導致心理極端痛苦,所以經常會併發憂鬱症的症狀,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

強迫症該如何治療?

患者面對強迫症,可以採取「認知行為治療」裡的「暴露與反應抑制法」來進行治療,但往往需要花費龐大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在歐美各國,患者一般必須接受每週5天、每天60到90分鐘,長達1個月的治療,才能出現明顯的症狀改善,但在台灣想找心理治療師願意提供這麼密集的治療服務並不容易。

所以,強迫症患者通常都是採取藥物治療,醫界把強迫症視為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病,就像是糖尿病與高血壓,而強迫症的第一線用藥是與治療憂鬱症相同的「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但用藥量是治療憂鬱症的2到3倍,如果效果不明顯,則可以再加上如「三環抗憂鬱劑」(TCA)或其他抗精神藥物。

而強迫症患者一旦開始服藥,期間至少需長達1到2年才能嘗試減藥,千萬不要在覺得自己狀況獲得改善就自行停藥,而減藥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焦慮、煩躁、激動或失眠、知覺障礙等戒斷症狀。

根據專業醫師的評估,長期按時服用藥物的病患幾乎都可以獲得明顯的療效,但如果使用藥物無法取得療效,還是得選擇住院治療,或是找心理治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延伸閱讀

「強迫性購物」是精神病啊!5個問題測出你是不是購物狂

你是害羞還是生病?3個問題測量你是不是社交恐懼症患者

科學解密:為何憂鬱症患者常失眠

不只帶走了盧凱彤 躁鬱症是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關於精神疾病的10大誤會!

心理「感冒」卻不敢看醫生?關於心理問題的3大誤區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