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也會過期?礦物質添加物是大關鍵!

iStock-656005710

小海今天喝了室友放在桌上的一瓶瓶裝水之後,雖然覺得味道怪怪的,但還是把它喝完,沒想到隔幾個小時竟然狂拉肚子,一看包裝,才發現已經過期3個星期;但他非常疑惑的想,「水」也有過期的喔?

瓶裝水跟你想的不一樣

大家大概會知道礦泉水、蒸餾水、純水的不同,但一般都會認為包裝好的「飲用水」就是乾淨的,但卻沒想到,水中的內容物不同,也就是讓「水」出現保存期限的原因。

根據CNS國家標準規定,礦泉水必須是從自然湧出或是人工抽取的天然水源中取得,而包裝飲用水則對於水源並無相關規定,不過2種飲用水都必須符合環保署的水源水質檢驗,以及食藥署的「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

雖然台灣對於礦泉水水源的要求比普通的包裝飲用水高,礦泉水除了氧氣及二氧化碳之外,不能有其他的添加物,但普通的包裝飲用水可以隨著需求不同,添加不同程度的礦物質;就算瓶裝水的水源本身有礦物質,但在製作過程中也會將礦物質分離、再加入,所以礦物質的保存難易度,就影響到水的保存期限。

保存期限代表「水可以維持多久」

正常邏輯下,純水應該是沒有保存期限的,但水只要接觸到外在環境,就有可能接觸到細菌,所以瓶裝水在出廠前都會經過很繁瑣的殺菌程序。

而一般的包裝飲用水雖然比礦泉水容易受到污染,但礦泉水因為也進行包裝,有塑膠微粒滲入水中的危機。根據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針對全球9個國家的大型研究測試,有93%的瓶裝水樣本都有塑膠微粒,雖然無法證實對人體的確切危害,但如果長期使用,還是會有疑慮。

再來,細菌無所不在,礦物質原料存放太久,就有可能產生微生物污染,即便經過殺菌程序,礦物質還是有可能已經變質,如果喝下肚,就有可能造成腸胃炎,有拉肚子、嘔吐的可能;食藥署就表示,瓶裝水背後的程序複雜,保存期限有它的意義,千萬不要「覺得是水所以沒關係」。

延伸閱讀

紐約大學全球調查:93%名牌瓶裝水含塑料微粒

食安警訊:美兒科學會發佈5種警戒添加劑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