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5百萬高血脂病患6成未服藥 馬偕副院長破除用藥3迷思

圖說/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原因的第2名,而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則有年輕化的趨式,「血脂異常」正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台灣20歲以上的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2.8%,每5個人就有一名血脂超標,全台更是有高達5百萬人高血脂。這樣的高數值,也讓心臟病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但是台灣的膽固醇控制率在亞洲的表現不佳,落後香港跟新加坡。

血脂中包含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質以及游離脂肪酸,其中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與動脈硬化的行程關係最密切,當血液中流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濃度高於正常值時,就被稱為有高血脂症。

年輕化的心血管疾病源於對治療的誤解

「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原因的第2名,而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則有年輕化的趨式,『血脂異常』正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因此,了解高血脂症病人的認知與治療現況,找出高盛行率背後的原因是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發現,有59%的高血脂症病人並沒有服用過降血脂藥物,而用藥的人裡頭,也有57%的病人曾經自行停藥,「自己當醫生,再加上錯誤的觀念,導致台灣在高血脂的治療一直沒有起色。」

圖說/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破除3大迷思,希望讓台灣的高血脂症治療得到改善。

破除3大迷思 妥善治療高血脂

葉宏一點出,關於高血脂的治療,台灣人有常見的3大迷思,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進一步說明每項迷思的正確觀念。

迷思一:不用藥物治療,高血脂症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

「這個觀念不完全正確,」李貽恆指出,如果你只是血脂偏高,那麼運動和飲食當然可以讓你的血脂恢復成正常值,但是一旦達到高血脂症的標準,就需要服用藥物來讓血脂降下來。「尤其是高風險族群,一定要用藥來控制血脂,」所謂的高風險族群,是指已經有動脈硬化、糖尿病、腎臟病以及心梗塞的人。

李貽恆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該與醫師討論盡早接受藥物治療,對心血管也能起保護的作用。

迷思二: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

李貽恆指出,病人用藥順從性低,正是導致血脂指數無法控制的主因之一。國外研究顯示,病人如停用降血脂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

迷思三: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

調查發現,在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的高血脂症病人中,有三成擔心產生藥物副作用。李貽恆強調,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現在的藥袋上,都會把吃每種藥可能有什麼副作用一個一個都寫出來,病人讀了之後,就很容易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副作用,但其實只有1%左右的人真的會有副作用,其他很多只是心理作用。」另外,李貽恆表示,很多人認為中醫的副作用會比西醫輕微,事實上兩者是差不多的。

延伸閱讀:

連小腿抽筋都跟它有關,身體的5個症狀告訴你可能得了高血脂症

「減肥3原則」聯安院長教你健康變輕盈!

美國研究:阻止腸道細菌化合物生成竟然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