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兒童染疫併發 MIS-C 病例增加中!專家:應早點帶小朋友去接種疫苗

近期由於兒童重症案例受到外界關注,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舉辦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表示,從 5 月初開始被隔離的這些小朋友,現在陸陸續續都已經解隔了,但是現在的一個情況,可以在門診看到好多病人在幾周之後有一些特殊的症狀來找我們,這些症狀當中很多其他的系統都有問題,其中八九成用胃腸系統來表現,他們都會有肚子痛,有腹瀉等症狀。

李宏昌說,因為最近媒體一直有在報告所謂長新冠的問題,還有就是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多重系統受到傷害的問題,所以每一個家長把小孩子帶過來都會問,我的小孩子會不會是長新冠,已經解隔這麼久了怎麼還有這些症狀,那這個長新冠的時候會不會又跟 MIS-C 扯上關係,大家都很擔心這個問題。

李宏昌提到,其實在 Omicron 染疫之後,統計上都了解其腸胃道裡面的病毒可能會存在一段時間,甚至一個多月的時間,都已經有相關研究報告了,所以這種病人到底是急性 Omicron 之後的一些症狀還沒完成解除嗎?還是在亞急性當中的一個症狀嗎?還是長新冠嗎?或是MIS-C?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則表示,這一波的疫情在北部地區已經漸漸趨緩,但在中南部還是在高原期,目前兒童的重症包括腦炎、腦病變等已經漸漸減少,且死亡率也受到控制,目前該注意的是 MIS-C ,這是在感染之後 2 到 6 周之後發生,有發高燒、發炎指數的升高。

林奏延指出, MIS-C 臨床症狀已經非常像兒科常常看到的川崎病,但是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川崎病一般是發生在 5 歲以下的幼兒,但是 MIS-C 是 6 歲到 12 歲比較大的小孩發生,而且川崎病以前報告最多的就是在日本、韓國及台灣,但是 MIS-C 反而在白人比較多。

林奏延提到, MIS-C 的臨床表現很特別,來的時候往往是有休克表現、血壓很低、臉色蒼白,其他很多就跟川崎病一樣的症狀,這個病例看起來是慢慢在增加當中,所以需要全國的醫護同仁一起來關心。他強調,要注意 MIS-C 的鑒別診斷,雖然剛才提到 MIS-C 用休克表現,但是川崎病也有跟休克一起來的狀況。

林奏延表示,另外他覺得腺病毒也是要特別小心,前兩天在院內晨會討論的時候,討論一個案例是 MIS-C ,不過看起來也很像腺病毒,一直發燒 5 天 7 天,眼睛也是很紅,還有一些疹子出現,所以這個鑒別診斷特別要小心, MIS-C 出來兒科醫護的同仁要注意。

林奏延說,昨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已經同意把年齡層 5 歲到 12 歲的第 2 劑的疫苗間隔時間縮短到 4 到 8 周,這個對預防 MIS-C 的發生應該很有幫助,希望民眾、家長都早點帶年齡層 5 到 12 歲的小朋友去打第 1 劑甚至要打第 2 劑的疫苗。

文/孫珞軒、圖/吳翌華

延伸閱讀
國內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醫師:染疫康復後一個月內風險最大
染疫兒童MIS-C 以5-13歲最多! 一次看各國累積案例
家長憂兒童康復後發生MIS-C!醫師:持續發燒+六大症狀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