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在國內掀起大流行,其亞型變異株BA.4、BA.5也已入境台灣,WHO的資料顯示,已有超過40個國家分別出BA.4和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接受廣播節目受訪指出,BA.4、BA.5是Omicron家族的「小突變」,起初從南非發跡,一路到歐洲、英國,從數據顯示,這些國家的個案數雖然增加,但整體疫情曲線仍平穩,沒有證據顯示有立即危險。
他指出,所有的冠狀病毒都會不停突變,未來會不斷出現相關的變異株,在變異的過程中會讓疫苗較沒有免疫效果,使傳播速度及病例數增加,但致病力或重症比率卻未必會加重,而病毒突變到最後將形成「感冒化」的現象。
邊境檢疫3+4須加嚴?
國內昨日邊境攔截26例境外移入個案,皆屬於BA.4、BA.5亞型變異株,對此有不少民眾擔心,昨日剛上路的居家檢疫規定「3+4」新制(3天居家隔離及4天自主防疫),是否有需要再加嚴?
李秉穎表示,「除非該病毒又引起重症,或者重複感染的機率很高才有可能,但以上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低。」尤其因為人體的免疫能夠自我調適,也可以辨識病毒,避免形成重症。目前政策還沒有加嚴的必要。
疫情何時進入緩降坡?
李秉穎指出,國內疫情從單日八至九萬,下降到六萬多,目前正在進入「緩降坡」,已經漸漸緩緩往下降,但死亡病例數會延遲幾個禮拜,因此仍有案例傳出,但未來預期死亡個案數也會進入緩降階段。
他列舉,台灣跟日韓的疫情趨勢對比,韓國是直接陡上陡下,維持三個月就回到平盤,而台灣的狀況比較像日本,一夜開始上升,但現在六月都還沒有降到原來的水平,整體也是持續緩降的情形。
李秉穎表示,國內防疫政策並沒有完全放任病毒傳播,上升速度沒有很快,但下降也同樣較慢,至少會長跑到八、九月,若屆時單日若增加一兩萬或幾千例,就代表已經快要下降到平地的階段,但沒有完全消失的地步,仍須留心。
文/謝承恩
推薦閱讀:
COVID-19/又攔截到26株BA.4、BA.5!羅一鈞:未來一個月需要注意監測
COVID-19/3+4新制首日4500位旅客適用!更換隔離地點一次為限
COVID-19/阻擋BA.4、BA.5 威脅!第四劑疫苗擬開放再兩類人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