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癌如何抗復發?從四大危險因子評估「高風險族群」

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超過萬人,其中早期患者就佔 8 成,因應乳癌治療的進步,早期確診五年存活率高達 90%,但無法預測「復發」仍為許多患者的隱憂。即使是早期患者也要自我察覺復發風險,其中符合四大條件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術後輔助性治療。

荷爾蒙陽性型患者預後較佳!復發問題仍難解

乳癌發生率其實是全癌別中第一名,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曾令民主任提到:「美國在 40 歲以下得到乳癌的比例不到 5 %,但這個數字台灣將近 9%,更早幾年前 2000 年的資料發現 40 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就佔 16.8 %,這幾年來佔比有越來越少,但整個母數都在增高。」

無庸置疑,乳癌是未來女性疾病重要的殺手,其中以新發生個案中 30-49 歲患者人數逐漸增加中,但多數確診將近 8 成都是在早期,從民國 99 年 7901 人上升到 108 年的 13636 人,顯示早期癌症治療方式影響絕大多數患者。

曾令民進一步說明:「根據統計,大約有近 7 成的患者是荷爾蒙陽性型,這類患者預後較佳,以『治癒』為目標,但仍有 20-40%患者會遇到復發問題,復發患者中約有 8 成以上是在術後五年內發生、甚至逾 3 成是在術後兩年就復發!這對早期患者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哪些患者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

根據台灣數據顯示,復發的患者中有一定的比例為「遠端轉移」,表示癌症即進入晚期,通常這時治療目標就得從「治癒」改為「延長壽命」,目前統計乳癌最轉移的部位如下:

  • 骨:62.32 %
  • 肺:44.93 %
  • 肝:36.23 %
  • 腦:18.84 %
  • 多個轉移部位:34.78 %

其中影響早期乳癌復發有四大危險因子:

  • 淋巴結感染與否
  • 腫瘤大小
  • 腫瘤細胞分化程度
  • Ki-67 指數

目前臨床上有兩種條件就符合「高復發風險族群」

一、淋巴結感染 4 顆以上:轉移顆數越多風險越高

二、淋巴結感染 3 顆以下,同時有以下其中 1 個條件:腫瘤大於等於 5 公分、Ki-67 指數大於 20 %、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

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復發?

過往這類高風險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復發風險降低 15-20 %、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低 15%,如今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最新更新指引,在術後輔助性治療期間,以「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將低復發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郭玟伶主任表示:「將細胞週期抑制劑納入術後輔助性治療選項後,有望可以降低 3 成以上復發風險,可以減少遠端轉移事件發生。」

事實上,「細胞週期抑制劑」並非首次用來治療乳癌患者,曾令民提到:「早在 2015 年時就有突破性的研究發現,細胞週期抑制劑針對第四期的乳癌患者可以延長存活率,且其中兩款藥物有健保給付,如今是擴大使用對象,研究在五千多人中對早期高復發風險族群有益處。」

面對癌症千萬不能放棄,目前的治療選項相當多元、只要願意接受治療,就有治癒的可能,若患者有疑問或困難,都可以與醫師討論,曾令民強調:「雖然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但復發風險不可輕忽,建議只要有『淋巴結陽性』的患者,就要提高警覺。」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