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茶、仙草冰、椰子水,這些單是聽到名字就能讓人透心涼的解渴茶飲,成為夏天酷熱高溫下婆婆媽媽的最愛。這些清熱解毒、清涼解渴的飲品到底該不該喝?哪些人不適合?哪些狀況需斟酌?中醫師提出不傷身的飲用建議。
今年夏天的極度高溫,讓眾人難以抵擋,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近來門診中至少有一半的病人是因為中暑而前來求診,這個夏天熱傷害案例更是較往年來得多。
過去,向來不鼓勵民眾喝冷飲的瞿瑞瑩對於這樣的酷熱天氣也不免建議,適量的飲用冷飲不單能消暑解熱、調降體溫,也能避免中暑的發生,適量、適時飲用是沒有問題的。
仙草、青草、椰子水 清涼解熱但需慎飲
瞿瑞瑩表示,由於今年氣候悶熱,所以一般人適當飲用是沒有問題的,特別像是青草茶、仙草冰、椰子水這些偏寒的飲品,當身體持續燥熱,熱源出不去時,可補充來清熱解毒,但不需要天天補充,平時飲用飲品還是以常溫或微涼、無糖為優。
1. 仙草茶、青草茶、綠豆薏仁:清熱解毒抗發炎
這 3 種飲品皆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的作用。其中仙草性偏涼寒,能清熱、利濕,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改善喉嚨不適的症狀;青草能清熱退火、生津止渴、消除疲勞;綠豆和薏仁能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注意不要太甜,否則反而容易堆積濕氣。
2. 椰子水、西瓜汁:寒涼解暑又止渴
椰子、西瓜等水果屬性偏寒,具消暑效果;椰子能消水腫、降血壓,還能快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西瓜則是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暑止渴,同時能利小便、降血壓。然而西瓜汁和椰子汁的含糖量都高,會加速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
中暑還是濕氣重?2 食材改善濕氣堆積
瞿瑞瑩也提醒,夏季炎熱難耐,許多人會選擇躲進冷氣房或吃冰消暑,這樣反而造成毛孔收縮而無法排體內熱氣,而長期堆積濕氣在體內,反而是造成身體持續悶熱的元兇。
以中醫角度來說,突然的外在變化讓人的正氣不足,抵抗力變弱,濕氣自然會趁虛而入,從而導致身體的不適症狀,像是頭暈、胸悶、食欲不振、意識昏沉等,因此瞿瑞瑩建議可食用以下食材,改善體內濕氣堆積情形:
1.山楂
山楂平時吃起來酸酸甜甜的仙楂梅片,其中就含有山楂。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三經,自古就作為中藥用途。山楂有生津止渴、清熱、促進消化以及降血脂等用途,有助於生津、消食,尤其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時,能適量搭配山楂茶助消化解膩;但如果有腸胃虛弱、胃酸多、食道逆流等胃部疾病或是孕婦,比較不適合飲用。
- 烏梅
許多人偏好夏日來一碗古早味的烏梅湯止渴消暑,烏梅為中藥材,味酸、屬性平,歸肝、脾、胃、腸經,有潤肺、生津、解虛熱煩渴的效果。熬煮烏梅後,湯汁有助於生津止渴、解油膩,另有養肺止久咳的保養效果,不過腸胃虛弱者應避免飲用。
大家都能喝?2 類人不建議飲用冷飲
面對高溫,最快速的瞬間解熱方式,莫過於痛快喝下一杯冰涼飲品。但瞿瑞瑩也特別提醒以下這 2 種疾病的族群,建議不要或減少飲用冷飲:
- 呼吸道疾病患者
就中醫觀點,感冒、咳嗽都代表有外邪入侵,特別是容易過敏的人,體質也容易偏寒,而冰品、涼飲等寒涼性食物會讓身體循環、散熱機能變差,變得不容易出汗,讓喘和咳的情況加劇,因此在冷飲的飲用上更該謹慎。
- 心血管疾病及年長者
當冰飲下肚,體內外溫度產生大幅度差異,會造成血管急速擴張、收縮,健康的血管有彈性,最嚴重的症狀頂多會頭痛頭暈、腸胃不舒服;但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血管脆弱的老年人來說,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剝落或破損,更可能在極度收縮後造成心臟問題加劇,甚至發生出血型中風的情形,不得不慎。
想喝就喝嗎?5 種情況下需適量飲用
對無特殊疾病的人來說,瞿瑞瑩也建議在以下 5 種情況,需適量、勿過度飲用冷飲:
- 空腹時:空腹時吃冰,冰品會直接刺激腸胃道,造成腸胃道不適。
- 生理期:有些人的經痛是屬於寒性,食用過多寒涼飲品,會造成負面效果,宮寒經痛、經期血量變少、有血塊;不過如果長時間處在熱源中,可能會轉變成熱性,這時飲用冰品可以消緩經痛,擁有正面的效果。
- 體質虛寒:中醫觀點中,冰品屬「寒濕之物」,會讓代謝機能下降,如果碰上虛寒體質,恐怕出現想吐、疲倦、頭痛、皮膚癢等症狀。
- 久待冷氣房:常時間出入、待在冷氣房內,會導致身體暑氣不易散出,這時再飲用冰飲,會讓體內溫度過低。
- 剛運動結束:運動的人體就如同機器;當人體高溫時一杯冰飲入肚,就像突然終止高速運轉的機器,會造成血管急速收縮。瞿瑞瑩建議至少運動後半小時再飲用冰飲,讓汗液流完,身體降溫。
文/王彤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大口喝冷飲真痛快?常喝冷飲易傷身 4 族群可改喝這些飲料替代
眼睛紅癢、鼻水流不停怎麼辦?原來飲料、冰品也會誘發「過敏性鼻炎」
吃剉冰、喝涼飲越喝越上火!中醫師評點少吃這 5 大類燥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