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常態生活,小兒感染專家邱南昌:「放輕鬆過日子」

身為國內少數同時擁有小兒感染科、小兒神經科專長的兒科醫師,邱南昌在新冠疫情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能冷靜的面對兒童確診問題,以及院內管制問題等,讓一切步入正軌。而面對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他有什麼想法呢?

每家醫院門口大排長龍,身邊朋友接連確診,從沒想過大規模的社區感染真實在台灣上演,雖然比起其他國家慢了 1 ~ 2 年,該來的硬戰還是來了,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身在第一線,面對全球疫情的發展,他語重心長地說:「一輩子要躲過很難!」

疫情衝擊下醫護得自我約束

邱南昌梳著一頭整齊旁分髮型,在馬偕醫院內兒童腦部超音波室的電腦前專注整理資料,時不時手機響起,忙碌討論各種公事,隨即又戴起 N95 口罩查房去,來來回回在各樓層穿梭,而這就是他的每天日常!

身為國內少數同時擁有小兒感染科、小兒神經科專長的兒科醫師,邱南昌在疫情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解決兒童確診問題、解決院內管制問題,面對任何問題,邱南昌總能單刀直入、冷靜的分析。

但台灣從清零走向共存的路比想像中更為顛簸,「為了疫情動不動就要開會」邱南昌氣色中微微透露出疲憊,但仍打起精神打趣的說:「好在我們都改用視訊會議,很方便不用跑來跑去,壞處就是很晚也得照樣開。」

與新冠病毒抗衡兩年多的日子裡,醫療人員功不可沒,生活、工作各層面影響都很大,不僅有嚴格防護管制,又會擔心會不會把病毒帶回去給家人,無形的壓力不可免,邱南昌形容:「自己心裡都會有一把尺,會比一般民眾來的更限制、自我限制。」

這把尺限縮了他能活動的範圍,只要人多風景區、風險大的活動通通得自動遠離,邱南昌拿自己開玩笑:「還好我本來就是不太往外跑的人,都沒有去什麼酒吧,興趣就是自己在家裡彈琴、看書,同事們還都說我很無趣。」

工作量倍增!查房爬樓梯當運動

乍聽以為邱南昌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家好代表,話才剛說完,與邱南昌工作多年的護理師就說:「主任最大的嗜好其實是醫學,最大的興趣也是醫學!」瞬間從愛家好男人,形象轉為工作狂。

邱南昌外表斯文的氣息,一旦工作起來也是急性子的人,查房時因為沒耐心不喜歡等電梯,總是戴著口罩爬 6、7 層的樓梯,即使每次爬完很喘,二十幾年來始終如一,只是口罩從一般外科口罩升級為 N95 口罩,但仍不影響他走路的速度,他說:「這就是我的運動方式!」

面對疫情後加倍成長的工作量,邱南昌也只是笑笑的說:「雖然工作層面影響比較大,但本來就很忙所以沒差。」

但邱南昌也沒有因為工作忙碌、疫情升溫下注重自己身體健康,反而一臉驕傲地告訴我:「我都不管養生那套,有時候同事沒幫我訂飯,我自己就會亂吃一通,像是泡麵方便味道又好,是我最好的工作夥伴。」

面對新冠肺炎的衝擊,邱南昌在一線是最有感,「家長態度真的是兩極化,有些超緊張、有些好像天塌了也沒關係。」

除了醫護工作量加倍以外,比較辛苦的是要安撫民眾的情緒,他們常會抗議為什麼規定這麼嚴格,像是住院都要篩檢,如果父母兩個人要輪流陪同小孩,其中 1 位就要自費篩檢,家屬就會很不滿。

疫情爆發之際,醫護除了忙碌的工作,還必須承受民眾過多的情緒反應,確實增加醫療人員的心理負擔。這跟台灣防疫之前非常安全有關,走在社區中幾乎不用擔心有病毒,即使曾經大規模感染又再度成功清零。

但時過境遷,相隔 1 年後不可逆的大規模社區感染,本土確診數攀升至 5 位數,面對生活需要做出改變的新常態生活,民眾變得不知所措,大家似乎都沒做好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看不見的病毒「一輩子要躲過很難!」

當確診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共存下的「陣痛期」比想像中難挨,是不是有天自己勢必都會感染想法在心中滋長,邱南昌不諱言:「一輩子要躲過新冠很難!未來只會有兩種人,一種是得過新冠肺炎,否則就是接種過疫苗。」

「以這新冠病毒的傳染力,未來不是感染過,就是曾打過疫苗有抗體,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可能早就被感染過了!」不可否認這就是共存下真實狀態,但換個角度思考,邱南昌說:「一旦進入這個階段,就可以慢慢回歸正常生活。」

事實上,國際間許多國家已經如此生活了!以紐西蘭為例,雖然過去也跟台灣一樣採取嚴苛的邊境管制,但現在卻比台灣更早踏入共存階段。已在 2 月全面開起國門,開放美國、加拿大、日本等 50 多個國家,已接種過指定疫苗的遊客進入、無需隔離。

許多歐洲國家也接連開放,甚至不再對確診者採檢,像丹麥連新冠疫苗都不接種了。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考量該國新冠肺炎的已感染或疫苗接種比例已夠高,而死亡、重症比例已經是可接受範圍。英國衛生局進行估算發現,新冠致死率已經比流感低,所以決議全面開放。

台灣疫苗覆蓋仍不夠高!盼新冠病毒「感冒化」

但這樣方式並不適用在每個國家,主要是各國疫苗施打率不一樣,英國苗施打率非常高已達 90%,且經過非常多波自然感染。相較之下台灣只能採取緩慢地開放,邱南昌直言:「主要考量國內年長者疫苗施打比例不夠高,台灣不可能比照辦理,我們需要採取逐步開放,不要造成社區短時間內感染大爆炸,導致醫療量能不足。」

更重要的是期盼新冠病毒可以儘早「感冒化」。與所謂的「流感化」不一樣,流感病毒特異性很大,每年持續有新的變種,疫苗需要每年施打。邱南昌分析兩者差異,他說:「雖然新冠病毒會變種,但變化的機率沒有流感大,現階段新冠病毒變種會一直出現,主因是感染人數太多。」

當感染人數變少了、變異出現機會不再那麼大時,就不需要對新冠病毒那麼害怕!環境當中本來就有 6 種已存在的冠狀病毒會造成小感冒,「當新冠病毒變得跟這 6 隻冠狀病毒差不多,毒性差不多,感染就會像是一樣得到感冒,所以就變成『感冒化』。」邱南昌如此期盼著。

面對一波波疫情,像是一場場期中考,不少民眾對疫情走向始終無法放鬆,邱南昌呼籲:「在新常態生活中民眾不要過於緊張,不要神經兮兮,放輕鬆過日子還是很重要,心理緊張會製造許多不必要的生理症狀。」除了既有戴口罩、勤洗手以外,慢慢理解現在跟去年狀況不同,學會以平常心看待疫情,在新生活中找到新的與病毒共存的方式。

文/王芊淩、編輯/黃慧玫、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病毒為何導致腦部病變?感染專家說明 4 種致病機制
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 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 變異株更像感冒
COVID-19/防疫工作壓垮第一線醫護!陳時中:最後一戰把它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