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上一代影響你的親子關係!3種人格父母子女個性大不同

freepik

研究獼猴的科學家曾經發現,那些在養母身邊長大的母猴,會繼承養母的養育風格—她自己經歷過怎樣的養育,就會怎樣養育自己的後代。

獼猴都會受到母猴的影響,那麼人呢?很多研究發現,養育風格的確是會「代代相傳」的,這裡面有基因傳遞的原因,也有「榜樣示範」的作用,而且榜樣作用甚至比基因傳遞更重要。

舉個例子,暴力就是一個很容易被傳下去的東西,那些小時候不幸被虐待過的孩子,長大後虐待自己小孩的風險就高過普通人群。不過一定要強調一下,「高風險」絕不意味著「注定如此」,只代表「要多加小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知名心理學專家Mary Main‎‎團隊,曾開發出了一個研究成人對自己童年依戀看法的工具—「成人依戀訪談」(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並依照成人與父母的關係,將成人分成三種類型。

這項研究便表明了:生而為人,我們有能力超越我們的曾經,那些不幸生於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完全有機會成為最溫暖的父母,而其中的關鍵,就在「重新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上。

第一類-「拒絕型」(dismissing

拒絕型的人,會降低依戀關係的重要性,拒絕承認童年與養育經歷,對自己性格有影響。他們往往還會美化自己的童年,籠統地說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不錯,但卻難以回憶起具體的正面例子,有時候說出來的例子又不支持自己的描述。

拒絕型的人是靠逃避來解決舊傷的人,他們盡量讓自己不注意依戀相關的事,然而,這種逃避讓他們也往往無視孩子發出的依戀訊號。在孩子想要靠近尋求安慰時,拒絕型人會逃離,因為孩子的行動勾起了他那些不愉快的回憶。因此,在逃避舊傷的同時,他們也逃離了孩子,因此容易養出迴避型不安全依戀的孩子。

第二類-「糾結型」(preoccupied

糾結型的人,對父母抱有明顯的憤怒,或依然有許多不能釋懷的困惑。他們在講述與父母的關係時,往往跳躍、不連貫,想到哪說到哪,缺乏順序,容易離題。也容易說個沒完沒了。

回憶總是忽然而至,將他們卷回過往,往事常常閃回,以至於他們會忽略了當下的現實。糾結型的人,會花很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過往回憶上,結果就是,糾結型的人給孩子的反饋,不是基於孩子的感受和行動,而是基於自己的回憶。

於是他們對孩子的反應會有點隨機——有時在走神,有時很憤怒,有時又過度體貼過度呵護,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給了太多反應。有時能與孩子的負面情感共鳴,有時又會一味說教。孩子因此會覺得無所適從。糾結型的人,容易養出焦慮型不安全依戀的孩子。

第三類-「自主型」(autonomous

自主型的人,是真正可以正視過往的人。無論童年的好壞,他們現在已經能開明地看待自己的童年依戀經歷,承認那段經歷對自己的影響。他們講述時連貫,情感平和,不會對自己的過去充滿憤怒,也不會特意隱瞞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

所謂「與過去和解」,就是大腦不再一次次將你拉回到過去的創傷裡,或者大腦不再頑固地豎起針對過去創傷的防禦牆,不再不顧現狀,一味堅持舊日的適應模式。擺脫了舊日的陰影,現在才能獨立自主。

自主型人更能從孩子的視角,體會孩子的需要,不會因為孩子的焦慮而感到受威脅,也不會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勾起自己的痛苦。自主型人能跟孩子的正負面感受共鳴,能接受孩子的獨特個性,能理解孩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願意在孩子有需要時,為孩子做出調整,他們會是很棒的父母,可以養出安全依戀的孩子。

適當的心理治療,協助你走出童年陰影

如果你不是、但渴望成為第三種類型的父母,也可以透過心理治療,或者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依然可以得到「安全依戀感」。我們常說不要讓過去,過度影響現在的自己,而唯有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童年,而不是一味逃避,才能夠擺脫不好的部分,建立自己的良好親子互動模式。

延伸閱讀:

夫妻失和當心賠上健康!研究:吵架讓細菌跑進血管引起發炎!

不只影響健康,腰圍超標還會讓夫妻不「幸福」!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