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健康無無疑是醫病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可預防的醫療傷害中有 50% 適用藥傷害,尤其在疫情期間此問題變得更加重要,衛生福利部石崇良次長提到:「像是對高風險病人給予抗病毒藥物 Paxlovid ,該藥物就有禁忌症、注意事項,都可能與保健食品、藥品產生交互作用。」民眾自己對於個人用藥必先「了解、核對、詢問」降低潛在用藥風險。
醫療傷害中過半都是「用藥傷害」
過往新聞案例中不少洗腎患者長帶狀皰疹,才吃了診所開的藥後患者就陷入昏迷。事實上,許多慢性病患者看診時忘記告訴醫師「自己是洗腎病人」,或是本身有服用哪些藥物,這些錯誤用藥的案例層出不窮,光是 WHO 統計醫療傷害中有過半都適用藥傷害,若是能預防此問題可節省 420 億美元。
特別是疫情之下,用藥安全更需要受到重視,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疫情有許多年長者隔離,他們自己不清楚自己用藥,忘記吃、吃錯藥都可能發生。加上醫療資源吃緊,醫護重新分配工作,交接上導致流程不熟悉給藥時也容易出錯。」環境條件、制度缺陷都可能讓錯誤用藥發生。
疫情仰賴吃成藥反延誤就醫
特別是同時服用兩種以上的藥物的病友,更容易忽略而陷入用藥危害中,醫療改革基金會林雅惠執行長提到:「健保署去年統計,有 800 萬國人每天吃兩種以上慢性藥品,藥品數達到 6-18 項,多重用藥下有潛藏不當用藥的疑慮。」
在進入醫療院所的系統當中,醫師、藥師就是把關的第一線,但發現更多在還沒醫療院體系用藥上的安全疑慮,包含危險用藥、囤藥,聽信各種偏方等等。藥師公會黃金舜理事長說:「用藥上有許多問題跟偏差,民眾擔心藥物照三餐吃怕有副作用,就自己停了中午的藥,這樣病情無法康復還會延誤。」
加上疫情期間民眾更不愛到醫療院所,許多民眾都喜歡自己買成藥服用,林雅惠分享,就有家長聽信網紅醫師說某某退燒藥水很有效,就把它視為救命神藥,拼命給小孩喝但都不帶去就醫,或是從網路上拿到中醫藥單的,把非真正清冠一號的藥材自己烹煮當保健喝,忽略正確就醫的觀念。
以現在最常討論的抗病毒藥物 Paxlovid 禁忌症、交互作用超多,黃金舜說:「收到第一線藥師抱怨,交付 Paxlovid 給民眾得到報酬只有 54 塊,但光是跟民眾講解藥物就要說明半個小時。」可見藥師在第一線扮演交付藥品的重要性。
醫病共同決策選擇合適藥物
民眾對於自己服用藥的藥物要清楚明瞭,若是有不清楚也要主動詢問,不可否認病人對於醫療資訊理解上有門檻,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黃啟嘉常務理事分享自己的經驗,因為媽媽是糖尿病患者,產生腳部血管堵塞併發症,在手術前醫師開立抗凝血劑,結果某天晚上發現服用藥物後手就不能動。
黃啟嘉自己身為醫師有警覺,深知抗凝血劑可能引起腦部出血,送醫後媽媽結果真是腦部出血,他提到:「用抗凝血劑可能腦出血,但不用也可能腦梗塞,任何藥物都可能有副作用,用藥與不用藥都有其好處與壞處,民眾應該知道用藥有哪些風險。」
安全用藥不單單是醫師、藥師要注意,民眾也該重視此問題,導正不正確的用藥習慣,石崇良呼籲:「民眾用藥之後也要追蹤,藥物傷害有些無可避免,要做到用藥無害是困難,用藥後的監測很重要,不良反應要告知醫師,可透過 ADR 通報監測有無偏離特殊性不良反應發生。」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抗病毒藥物也可能導致腎功能下降!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這 3 種藥物盡量少吃
面對BA.5新思維!別再等次世代疫苗 想疫情終結要看「重症率」
確診後我能吃抗病毒口服藥嗎?輝瑞Paxlovid 有十大類禁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