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差、懶洋洋不是抗壓性低!冬天季節性憂鬱年輕女性發生率高 4 倍

到了冬季覺得懶洋洋、疲勞恐怕是季節性憂鬱導致,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奕安表示,年輕女性較男性更易出現季節性憂鬱。

陳奕安醫師指出,季節性憂鬱定義為連續兩年以上、每年於特定時節就會出現憂鬱情形,其中以秋季、冬季最常見,少部分人則發生在春天或是初夏時,其盛行率與地域、緯度有關,低緯度地區相對較溫暖、日照時間變化小,盛行率約為 1-2%,高緯度地區則可能為 10% 或更高。

季節性憂鬱的發生與血清素調節相關,她解釋,「有些人運送血清素的蛋白數量會隨季節、日照多寡而改變,若冬天時有些國家日照時間短,整體而言血清素的活性也會下降,使憂鬱的症狀發生。」

此外,大腦隨日夜節律會分泌出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分泌也會受到日照、光線影響,若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室內、日照較少時,褪黑激素就會分泌較多,進而讓人感覺疲勞。

食慾大增、睡不飽 季節性憂鬱常見症狀

陳奕安醫師表示,季節性憂鬱好發年紀介於 20 至 30 歲之間,女性發病率約較男性高 4 倍左右,此外,若本身有憂鬱症病史或過去就有季節性憂鬱病史、有情緒疾患家族史的人,罹患季節性憂鬱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

至於季節性憂鬱的症狀,她表示,季節性憂鬱與傳統憂鬱症的診斷症狀相同,常見專注力不佳、無助無望感、疲倦,嚴重甚至會有輕生念頭,不過季節性憂鬱有些症狀較不典型,例如一般憂鬱症症狀可能有睡不著、睡眠時間片斷等睡眠失調問題,但季節性憂鬱症狀有時反而為睡太多、覺得睡不飽。此外,憂鬱症常見食慾下降,相反地,季節性憂鬱患者反而常見食慾大增或是特別愛吃甜食等。

若有出現相關症狀別害怕就醫尋求協助!陳奕安醫師提醒,「若開始排斥原有的生活作息及社交活動,例如變得不想去上班上課、和朋友聚餐,且相關症狀已影響生活時就建議可以尋求接受專業治療,另外,如果已經出現輕生念頭則建議一定要就醫。」

光照、藥物治療 幫助改善季節性憂鬱

像是光照、藥物治療等為常見季節性憂鬱的治療方式,陳奕安醫師指出,光照為常見治療季節性憂鬱的方式,不過由於光照治療建議每天起床時進行,對部份患者而言較困難,因此台灣目前以使用抗憂鬱藥物治療為主,此外,有研究指出補充適量維他命 D 可有效改善情緒。

至於用藥時間要持續多久?她解釋,若單純為季節性憂鬱,由於藥物需要足夠時間上升至一定濃度,建議可預防性於好發季節開始前約 4 週用藥,且涵蓋整個發作季節。而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進行認知行為治療等心理治療幫助改善季節性憂鬱症狀。

若為季節性憂鬱患者,適當日照可幫助調節情緒,陳奕安醫師指出,建議每日進行 1 至 2 小時的日照時間,若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室內工作,可利用通勤時間盡量挑能夠曬得到太陽的地方。

此外,每日進行 30 分鐘以上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中強度有氧運動有助於調節情緒及睡眠;進行瑜伽、冥想、腹式呼吸等放鬆練習也可學習如何放鬆身體及情緒。

至於許多患者心情低落時會大量攝取糖分、碳水化合物,陳奕安醫師提醒,還是要維持均衡飲食,另外,雖維生素 D 可幫助改善情緒,但切勿過量,「維生素 D 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過多還是對身體有害。」

採訪專家: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奕安

文/李祉函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一到秋冬就感傷!季節性憂鬱中醫有解方,用補陽氣助暖手腳、抗憂鬱
秋冬陰雨綿綿讓你心情低落?應對「季節性憂鬱症」的簡單日常技巧
天冷就想吃又懶得動?有這 6 種情況都是冬天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