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總讓你「寸步難行」?中醫推薦按摩 6 穴位助解痛

足底筋膜炎是成年人腳跟常見的疼痛之一,常見的症狀為早晨下床的第一步,腳後跟前的腳底會從深處出現劇烈疼痛,就像是被針扎到一樣,之後才會慢慢緩解。

中醫師表示,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一段筋膜纖維,連接著足跟骨以及蹠骨間,作用於幫助身體吸收活動時,腳底的衝擊力能夠幫助維持足弓穩定來支撐體重。

一、 足底筋膜炎發生原因?有哪些是高危險族群?

發生原因是過度使用、承受過多衝擊力而導致發炎增厚鈣化,因而產生疼痛反應。臨床上,常會檢測足底筋膜的厚度,來判斷發炎的嚴重程度,需要與蹠骨痛、足跟脂肪墊損傷、足底纖維瘤、疲勞性骨折、腰薦神經壓迫作區別。

足底筋膜炎通常好發於 40~60 歲的人,較常出現於需久站、長時間走路、足部需緩衝之職業,例如:馬拉松慢跑者、籃球選手、棒球選手、舞者、教職人員、勞工、專櫃人員、醫護人員等,以及肥胖或天生扁平足者。

二、 中醫看足底筋膜炎,經絡保養能緩解

中醫師指出,足底筋膜炎在中醫歸為「足痛、跟痛」,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或腎陰虛損、筋骨失養造成的退化。治療上,包括針灸、針刀、整脊或遠絡療法等,會根據疾患形成原因,選擇治療方式,達到有效改善。

從經絡上看來,從頭部、背部、腿部後方一直到足底,是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所經過的路線,若經絡不通造成瘀阻,就會出現疼痛,而不同經絡滯瘀的疼痛表現會稍有不同,亦可能會同時出現,可按壓穴道舒緩。

中醫師建議,透過平時的適度休息及多做伸展小腿的運動,避免赤腳並選擇足弓支撐較好、鞋底鞋跟較柔軟的鞋子,及避免長時間跑步、跳躍可減少足底筋膜炎復發的機會。如果有足底筋膜炎症狀應立即至中醫科門診檢查及治療。

三、 按壓六穴位緩解足底筋膜炎

1. 外關穴

取穴:將手背朝上,從腕關節中央往手肘處約二寸 (三指橫寬) 的位置,左右各一。

功效:主治偏頭痛、眼睛腫痛、耳鳴、牙痛、落枕、上肢關節痛、手腳麻痺等疾病。

2. 湧泉穴

取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功效:作為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可提升腎機能,與骨骼、頭髮、荷爾蒙都有密切關聯。

3. 陽陵泉穴

取穴: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方二寸的凹陷處。

功效:亦名「筋會」,即全身「筋之會」,對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症狀都有效,尤其常用於調理下肢痠痛不適。

4. 商丘穴

取穴: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為商丘穴位所在之處。

功效:用於治療腹脹、腹瀉、便祕、黃疸、足踝痛等。

5. 太谿穴

取穴:位於腳踝外側凸起骨頭,和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處。

功效:是腎經之源,也是補腎的首選大穴,能激發及調動全身腎氣、滋養體內陰液,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

6. 崑崙穴

取穴: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功效: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可清熱安神、舒緩腰腿,治療頭痛、腰痛、高血壓、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圖 / 楊紹楚

文章原文:足底筋膜炎讓你舉步維艱?中醫按摩 6 穴位助解痛

延伸閱讀
十大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 3 大徵兆不得不知
服用抗生素藥物時,應注意的四大要素
預防癌症又護肝,桑椹對人體的四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