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假症候群的觀念在近十年廣被提及,事實上,它並非一種疾病,基隆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建鴻說明,其成因多半是生活氛圍在短時間內改變,所導致的不適應,舉凡常聽到的「星期一憂鬱(Monday blue)」;或是有些人會在派對及演唱會結束後,感到空虛失落,其實都是相似的概念。另外,陳建鴻醫師提到,人類有「習慣成自然」的特性,當過年假期天數加長,面臨的收假症候群症狀就可能更加明顯。
收假症候群多半是正常心理變化 出現「這些」情形要留意
不同族群迎來「收假」常有不同表現,陳建鴻醫師舉例,對小朋友來說,從原先放假較為雀躍的心情,要轉換成坐下來靜心上課,更容易感到躁動及不適應;而上班族即便理性上知道假期結束,工作時也仍可能出現專注力下降、焦慮或提不起勁等情形,更有甚者會伴隨頭暈嘔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雖每人程度不一,但陳建鴻醫師強調,收假症候群多半仍屬「正常心理變化」,隨著時間會逐漸好轉。唯本身身心較為敏感脆弱者,這樣的心境落差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誘發出失眠、適應症疾患、憂鬱症或焦慮症等心理疾病,此時,就需要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陳建鴻醫師補充,民眾可以回頭檢視自己的情形,持續了多長時間、是否影響到日常生活交友?舉例來說,下班後無力感依然留存,或對本來關心的事物開始失去興趣,且超過兩週都無起色,就需提高警覺,請醫師來評估或共同找尋適合的紓壓方式,必要時搭配藥物治療。
降低生活氛圍落差 從收假前後著手改善
雖然距離開工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但2023還有7個連續假期,陳建鴻醫師建議,民眾可在收假前兩日,開始將作息調整回接近工作日的狀態,避免生理時鐘紊亂導致加倍疲憊。此外,培養運動習慣可以幫助穩定睡眠品質、維持腦內平衡,提升隔天的精神及專注力。
開工後,則應儘量讓負荷「循序漸進」增加,不要上班第一天就強迫自己回到平時工作狀態;或者下班後及週末,延續過年期間的活動,譬如聚餐聊天、看電影放鬆等,都能降低放假前後的落差感,進而減少收假症候群的影響。
文、圖、影/賴欣平
《Heho News》健康新聞,陪伴大家健康每一天!
2023年《Heho健康》節目登場!《Heho News》健康新聞,將陪伴大家健康過每一天,我們除了採訪醫師與專家學者之外,也會製作活潑生動的圖解健康動畫、《健康民聲路》街訪等趣味節目,把艱澀的健康問題,用生活趣味的方式呈現,幫助民眾解決健康大小事,請大家持續鎖定每週同一時間《Heho News》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
收假時腦部效率變低是真的!開工前收心操「這樣做」幫擺脫收假症候群
飯後常出現腹脹、腹痛不適?除豆類外這些食物腸道也難消化
碰上這 8 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了,很可能是大病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