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腎臟病病情嚴重至第五期時,腎臟會因無法正常代謝廢物而導致尿毒症,若能及早讓中醫介入,改善脾腎虧虛、濕毒瘀阻等狀況,對於延緩腎臟病惡化會有幫助的。
高齡 92 歲的許先生患有高血壓、攝護腺肥大與慢性腎臟病等疾病,長年於醫院腎臟內科追蹤,為更進一步改善腎功能與皮膚搔癢、便秘等相關症狀而至中醫尋求協助,經中藥調理 2 個月後,其腎臟病病程更由第五期進步至第四期。
慢性腎臟病共分五期,一旦病情嚴重至第五期時,腎臟無法正常代謝廢物便會導致尿毒症。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克林與中醫部主治醫師呂秉勳以文獻回顧的方式討論尿毒素的非透析療法,並發表於國際期刊《Toxins》雜誌。
及早介入治療 延緩惡化效果顯著
以中醫角度來看,尿毒素之所以累積主要源於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濕毒瘀阻。呂秉勳指出,中醫治療腎病的原則為扶正補氣,通腑瀉濁,去瘀生新,黃耆、黨蔘、丹蔘與大黃等中藥對於腎臟擁有良好的保護與代謝作用。
- 黃耆:補脾肺氣利水、抗氧化、抗發炎。
- 黨蔘:補中益氣,改善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
- 丹蔘:減少腎纖維化與尿毒素。
- 大黃:祛瘀生新、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胃道菌叢,減少壞菌,減少尿毒素積累。
呂秉勳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後,除了腎功能進步之外,電解質與肝功能也並未受到影響。中醫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對於延緩腎臟病惡化是有所幫助的。
呂秉勳也提醒,現今的研究對於改善慢性腎臟病的調理多為「科學中藥」,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並請找合格的中醫師診治,以免造成身體更多損傷。
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