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 24 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時節。雖然清明時節氣候已經逐漸回暖,仍要注意早晚溫差及陰雨綿綿,為健康帶來的危機風險!中醫師提醒,清明首重保暖去濕,提升免疫力,打造不易生病的好體質。
根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描述清明位在春分之後,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故稱為「清明」。
保暖去濕,緩解過敏、關節痠痛
意凡馬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王俞寧表示,雖然清明時氣溫已漸漸回暖,但要注意這時候的氣候仍不穩定,早晚溫差變化大,若疏於防範容易因此著涼;加上清明前後的雨量也逐漸增多,建議出門要隨身攜帶雨具以及薄外套來保暖。
中醫認為,清明溫差大、濕度高的節氣特色,使得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濕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
因此,在這個節氣主要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濕」!王俞寧進一步說明,在提高免疫力、預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濕氣的能力,才能調節體質預防感冒。
3 穴位去除濕氣,調節免疫系統
王俞寧指出,可多按摩合谷穴、曲池穴與足三里穴,以指腹按摩每個穴位 20 下,1 天 1 至 3 次。合谷穴可以疏散風邪、預防感冒;曲池穴可以調節免疫系統;足三里穴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濕氣排出。
多吃當令食材,提高免疫力
飲食方面,王俞寧建議挑選當令食材入菜,例如,蘆筍、茼蒿、牛蒡、花椰菜、青椒、韭菜、芹菜、枇杷、桑椹、蓮霧等;另外,中醫認為,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肺暖胃的功效,烹調時加點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王俞寧呼籲,長達 5 天的清明連假期間,不妨帶著家人一起到戶外踏青,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提升心肺功能,透過運動排汗的方式也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預防疾病發生。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
清明節氣最適合「補陽養肝」!中醫師推養生4大原則
清明連假迎來恙蟲風險!疫後瘋踏青露營、放假掃墓應慎防蟲咬
清明節要拜地基主嗎?2023 掃墓拜拜最佳時間曝光!完整流程與禁忌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