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可近性高,單純感冒、皮膚過敏、眼睛痛等,身體上的小毛病隨時到都可到診所就診獲得解決,但小心在多間醫院看診,過程當中是不是有忽略了多重用藥、不當用藥的問題,臨床上就有患者不當使用類固醇,反而造成身體更多不適。
類固醇藥效強副作用也大
一名 45 歲的高中教師張先生幾週前開始全身乏力、嗜睡、吃不下飯,陸續找過不同 7 個科別看診仍無解,甚至後續出現嘔吐不止、無力,直到後來才發現病因是來自於類固醇藥物不當使用。
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表示:「經過抽絲剝繭,發現其病因是來自於其皮膚過敏的類固醇藥物不當使用。進一步發現,包括之前罹患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眼疾也可能是類固醇引發。」有著「美國仙丹」稱號的類固醇雖然藥效強,但副作用大絕不能濫用。
長效型類固醇太頻繁施打!一停打就引發病症
張先生透露本身就心臟裝有支架,除了心臟科外,因伴隨頻尿同時又看泌尿科,也因曾經視網膜剝落及白內障、青光眼看了眼科,同時還看免疫風濕科、腎臟科、神經內科、精神科,跑了多家醫院不同科別,身體不適的狀況未改善,也遲遲卻得不到病因,甚至越來越嚴重,並且出現嘔吐症狀。
遲遲找不出病因讓患者非常痛苦,後來做了抽血等多項檢查,發現鈉離子很低,要多喝鹽水,如果很不舒服要掛急診,不久後開始暈眩並狂吐不止,趕緊掛急診住院。經過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患者有皮膚的陽光過敏症,在一間診所長期打針。
因為皮膚過敏問題,張先生每 1-2 週就得施打一針劑,若時間拖得過久,皮膚就癢不停,前一陣子因青光眼,眼科醫師要求他停止施打。發現止癢針劑是長效型類固醇,適用 1 個月施打一次,張先生疑似施打過度後又驟然停止施打才引發病狀,但他從來沒被告知不能常打。
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影響「腎上腺機能」
蔡安順表示:「類固醇濫用的副作用多,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造成腎上腺停止分泌糖皮質激素,調控身體電解質等功能被類固醇取代了,被稱為腎上腺機能不全。」
這個個案最近因眼疾突然停用類固醇,電解質因此失衡,鈉離子掉到 118 meq/L,達到重度低血鈉,導致乏力、嘔吐、沒食慾,嚴重者甚至會昏迷、休克死亡。類固醇雖然是很有療效的藥物,蔡安順提醒:「類固醇雖有了美國仙丹的稱號,但要節制使用,一旦濫用,各種副作用就可能會反噬身體。」
常見類固醇副作用包含體重增加、脂肪堆積、血壓升高、失眠、白內障、青光眼、骨質疏鬆等,一旦自行增減藥量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即便症狀控制得宜,也必須要有醫師及藥師的指示才能調整藥量。
文、王芊淩/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類固醇恐懼症」台灣位居全球第三!異位性皮膚炎有哪些治療選擇?
抗組織胺跟類固醇到底有什麼差別?
類固醇停用後還會影響血糖過高嗎?解析糖友使用類固醇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