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腸病毒進入大流行!症狀是嘴破、發燒?預防、治療、家長照顧方式總整理

最近腸病毒進入流行期,腸病毒就診人次幾乎周周破萬,有不少大人小孩都受病毒所擾。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示警,腸病毒疫情「今年可能會很厲害。」腸病毒症狀有哪些?有特效藥能治療嗎?已經可以打疫苗預防?打過腸病毒就不會再得?本文將帶爸爸媽媽一起認識腸病毒,並解答所有問題。

腸病毒且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因此處於亞熱帶的台灣,幾乎全年都會出現個案,不過每年大約在 3 月底、4 月初時都會進入流行期,並於 5、6 月達到高峰,9 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目前社區以克沙奇 A 型為主,但腸病毒 71 型、D68 型都有在活動中。

腸病毒分幾種?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 23 型 A 群克沙奇病毒、6 型 B 群克沙奇病毒、3 型小兒麻痺病毒、30 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 68 至 71 型腸病毒等六十幾型,近年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但目前已將以上型別的病毒,重新歸類為腸病毒A、B、C、D。其中腸病毒 71 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腸病毒 D68 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

腸病毒 4 種傳染途徑,好發地點是學校

腸病毒的傳染方式有 3 種,分別為糞口傳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呼吸道傳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和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感染)。特別的是新生兒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說明,腸病毒傳染力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容易在校園、幼兒園、安親班、家庭等地點傳播。而腸病毒好發於 5 歲以下嬰幼兒,也是重症的高風險族群,但大人也有得病可能,只是症狀普遍較輕微。

腸病毒症狀有哪些?嘔吐腹瀉也是腸病毒嗎?

腸病毒是在腸道中繁殖的病毒,因此才稱作腸病毒,但主要症狀並不以腸胃道症狀表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說,民眾常常誤解腸病毒的症狀是拉肚子和嘔吐,甚至最近風行的 ChatGPT 也會「答錯」,把腹瀉列為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柯申進一步解釋,兒童腸病毒的症狀隨著型別不同而改變,常見的是發燒、喉嚨痛、紅疹,若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兒童咽喉出現水泡或潰瘍,便可能診斷為腸病毒典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而近期在社區現蹤的腸病毒 D68 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和典型症狀不同。可能是腸病毒的症狀包括:

  • 疱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症
  • 發燒
  • 紅疹
  • 喉嚨痛
  • 流鼻水
  • 咳嗽
腸病毒典型症狀包含發燒。

另外,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大多不太出現典型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反而是以發燒、食慾不佳、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為主,但病況進展嚴重時可能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腸病毒重症 5 大徵兆,5 歲以下是重症高風險群

如果孩童感染腸病毒,或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都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柯申強調,爸爸媽媽也務必注意後續是否出現重症徵兆,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造成嚴重後遺症,比如肢體癱瘓、腦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而重症徵兆包含:

  1. 嗜睡
  2. 持續嘔吐
  3. 手腳無力
  4. 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5. 肌躍型抽搐(表現像是受驚時的手腳同時肌肉收縮,易發生在兒童將睡未睡之際與熟睡時)

腸病毒潛伏期多久?如何痊癒?有特效藥治療嗎?

普遍感染腸病毒後,腸病毒潛伏期約 2 到 10 天(平均約 3 到 5 天)會開始出現症狀,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可治療腸病毒,多採取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支持性療法,絕大多數腸病毒患者會在發病後 7 至 10 天內自行痊癒。

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在發病前幾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以發現病毒,此階段就已經具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甚至痊癒也不代表沒有傳染力,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也就是排便)釋出病毒,時間長達 8 到 12 週之久。

腸病毒可以吃什麼?飲食建議一次看

如果孩童因此會食慾不振或拒絕進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徐于康建議,一開始可以先使用口服止痛藥物或口腔局部止痛噴劑減緩孩子的不適,藥物使用後約 5 至 10 分鐘,進食能更順利些。另外可準備一些軟質食物,並將食物放涼點再吃,甚至布丁、果凍、運動飲料等冰涼食物也可以。

腸病毒如何預防?疫苗何時可以打?

目前台灣有兩支取得藥證的腸病毒 71 型疫苗,可有效防止感染腸病毒,預計將於 7 月開始開放自費施打。至於要不要打、該挑選哪一支給小朋友打也是家長常見的問題,專家解答「主要選擇還是在家長,可以考慮打針的劑數。」

如果不考慮打疫苗,還有哪些預防方式?柯申指出,腸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親子館等場所、返家後與進食前、處理完感染幼童的口鼻分泌物與糞便後等時機。另外疾管署也提醒,看病前後、擤鼻涕後、跟小寶寶玩耍之前也都是要洗手的時機也都要多留意。

要預防腸病毒,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

腸病毒如何消毒?把握 3 個重點

疾管署指出,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但腸病毒難以生存於 50℃ 以上的高溫環境中,因此食物的部分經過加熱處理、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環境的部分,則需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才能達到效果。

疾管署提醒,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 500 ppm 濃度的漂白水;如果是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物品或表面,則建議使用 1000 ppm 漂白水。環境消毒應把握 3 個重點:

  1. 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
  2. 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
  3. 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打了疫苗、得過腸病毒就不會再感染?

如同前文所述,腸病毒不是只有一種病毒,是不同型別腸病毒的總稱,因此只得過其中一種不代表會永遠終生免疫力。即便打了腸病毒 71 型疫苗也同理,但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指出,感染了能有效減輕症狀。另外,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補充,腸病毒 71 型疫苗只能防止腸病毒 71 型,近期流行的克沙奇 A 型、D68 型都無法預防,也沒有交叉保護的作用。

腸病毒來勢洶洶,目前已經有不少學校有班級停課,尤其校園或托嬰中心等機構人群聚集,腸病毒容易在小朋友、大人之間交叉傳染,回家又可能傳染給其他家人。因此平時保持勤洗手、環境消毒、均衡飲食、減少在人潮擁擠場所停留的時間等習慣,才是最基本能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腸病毒請假幾天?停課標準?

衛生福利部指出,由於腸病毒是發病後一周內的傳染力最強,原則上希望病童可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 7 天,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各縣市停課標準可參考「學校容易交叉感染!孩子得腸病毒要請假嗎?各縣市腸病毒停課標準一次看」。

文/陳韋彤 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柯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徐于康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延伸閱讀
腸病毒飲食》腸病毒發燒、喉嚨痛吃什麼?營養師揭飲食照護 3 重點
腸病毒疫苗》一表看懂國內兩款腸病毒疫苗差異!何美鄉:越早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