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年人多重用藥問題近8成 看看日本怎麼做?

iStock-1048744760

今年84歲的吳爺爺因腎臟尿毒太嚴重,面臨洗腎的命運。在洗腎前回顧吳爺爺的過去病史及醫院病歷,老先生正同時口服高達13種處方用藥,分別來自兩間不同醫院、共5個專科醫師的處方;其中包括3種心血管用藥,用來治療高尿酸血症,呼吸困難及周邊血液循環不良;2種神經內科用藥,控制帕金森氏症的病情;3種精神科用藥,治療失眠與憂鬱;3種腸胃科用藥,用來治療大腸激躁症及消化性潰瘍;2種泌尿科用藥,治療攝護腺肥大及新近發生的副睪炎(epididymitis )。也是這樣有病治病、沒病補身體的錯誤觀念,讓他的腎臟不堪負荷。到底台灣老年人多重用藥的問題有多嚴重?該如何借鏡日本的經驗來幫助台灣的老人面對這個問題呢?

台灣老年人多重用藥問題近8成

台灣目前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許多老年人罹患多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等,在臨床上多重用藥(polypharmacy)的情形相當普遍,尤其是過去有吃藥可以補身體的錯誤觀念,讓年紀越大的老人,使用的藥物種類越多。根據食藥署統計,台灣老年人多重用藥的狀況非常普遍,有高達8成以上的衰弱老年人口,有使用5種藥物以上的多重用藥情形。

但藥物大部份是化學合成物質,會造成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會降低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也會引發其他反應造成身體其他器官的負擔,如前文所提及的吳爺爺,反而使用過多藥物而面臨洗腎的問題,對於患者本身及其家庭造成更大的負擔,同時也會延長住院的天數及增加照護人力和費用,以及增加了醫院和社會的醫療資源負擔。

日本多重用藥系統及長照的建議

為何照護者對用藥方式及藥物清單等相關常識如此重要?因老年人,特別是失智症者很難表達自己食慾不振或昏睡的症狀,在這種狀況下,照護者代長輩去新醫院就醫就容易出現「串連性投藥」(Prescribing cascade)和多重用藥的狀況。這是長輩吃藥出現不良反應後,沒有即時發現、或停藥、換藥,誤以為「藥物副作用」是新症狀,又去看新的醫師,吃新的藥,導致惡性循環,加重藥物作用和新症狀。

針對「串連性投藥」(Prescribing cascade)和多重用藥的狀況,日本東京大學老年醫學科專家秋下雅弘教授,受邀出席今(19)日舉行的「台日高齡醫學國際研討會」時表示,目前使用藥物清單的流程可以視其藥物推薦用法是否有效,若有效時可以繼續按照醫矚,繼續謹慎使用,若不確定是否有效,則需要判斷藥劑是否可以降低或停止,如果無法降低或停藥的話,則需要尋找替代的可用藥物,視替代藥物患者是否會有不良反應,並且依照過去病史和醫院病歷,尋找效果最佳且無不良反應的藥物,再持續追蹤2~3個月後,看可否持續使用或再改用新藥。

此外,秋下雅弘的研究也指出,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種疾病,並伴有多種病因的老年綜合症,且症狀因人而異。因此,患者會去不同的醫院,同時接受許多篩查測試和處方。為解決這個問題,建議日本政府由初級保健醫生進行有效的篩查系統,需要在醫院和診所之間醫療數據的相互流通和支援。而在老年人的臨床環境中,保健專業人員應該了解老年人的身體特徵,因這些老年人不僅經常患有失智症,而且還患有老年綜合徵,例如憂鬱症,跌倒和尿失禁,因此需要考慮照護方法。

然而,現有的日本醫學教育系統並未準備好能夠響應上述要求的醫療專業人員。因此,迫切需要培養能夠提供老年人全面護理的醫療專業人員,例如了解老年人護理原則的老年專家和醫療專業人員。而這方面的觀點,也同時可以給台灣長照系統予以借鏡。

延伸閱讀

泌尿道患者抗藥性達15%以上 醫:自行停藥是關鍵!

不再擔心忘記吃藥!讓家庭健康機器人來提醒

改善過敏不用吃藥!多補充這 8 類天然維生素對抗過敏症狀

胰臟癌新手媽媽 每天吃一盒止痛藥 不捨2歲愛女勇敢抗癌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