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淡出演藝圈潛心藝術創作的雙胞胎男團「2moro」哥哥郭彥甫,今(25)日在社群透露,上周五到台東度假突然感到頭昏腦脹,之後開始想吐,當下也打不了電話,跌跌撞撞按電梯下樓後,才有人幫忙叫救護車。到了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後,經醫生診斷是「耳石脫落症」。
郭彥甫臉書中提到,「當天半夜5點多,突然感到頭昏腦脹,原以為是在夢裡坐雲霄飛車,後來張開眼睛發現整個天在旋轉,不停旋轉,越來越快,很像座咖啡杯失速停不下來,然後開始想吐,頓時感到非常恐慌,想打電話到櫃台時幫忙叫救護車拿起電話看不了字,就是一直跳一直轉,跌跌撞撞之下按電梯下樓請櫃檯叫救護車。」
耳石脫落症的發生原因和症狀
耳朵構造分為外耳、中耳與內耳,耳石則是位於內耳的橢圓囊內,是一種碳酸鈣結晶,包夾於三個半規管中,黏著於內耳,掌管平衡的耳石是維持人體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韻誠解釋,如果耳石因某些因素脫落到內耳的半規管,當人體移動時,脫位的耳石會使半規管內的淋巴液產生不正常的流動,進而刺激平衡神經將錯誤訊號傳遞至小腦,讓人體產生暈眩感。
「耳石脫落症」,其正確的名稱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所有眩暈症當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中大部分發生的原因不明,部分原因為發炎、退化或頭部外傷後導致內耳前庭橢圓囊內的耳石脫落,而進到半規管之中。當頭部姿勢變換時就會造成半規管內耳石的滾動,進而帶動內耳淋巴液的流動,刺激前庭系統而產生天旋地轉的眩暈症狀。
耳石脫落的症狀包括:
- 突然的眩暈,通常持續短暫幾秒鐘。
- 通常在頭部轉動或姿勢變換時發生。
- 可能伴隨噁心、嘔吐。
- 眩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反覆發生,通常是因為相同姿勢或動作引起。
耳石脫落症的診斷與預防復發
門診上常見的診斷方式為平衡功能檢查,讓患者平躺於治療床上,由醫師轉動患者頭部,藉此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暈及眼振(眼球震顫)的狀況。當確認患者的暈眩是因耳石脫位造成時,再藉由復位運動將耳石歸位。經一次治療後,有九成的病人一週後症狀即有大幅改善,若仍有頭暈目眩狀況,治療 2 至 3 次就能完全矯正。
由於接受復位運動時,耳石會移位,部分病人會出現較為劇烈的暈眩反應,因此建議復位治療結束後靜坐半小時,避免因暈眩而造成身體傷害,半個月內也須避免低頭、搖頭與跳躍等運動,以防耳石再次脫位。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耳石脫位一年內的復發率約 15%,黃韻誠提醒,除了避免強烈運動,《美國神經病學雜誌》研究發現,透過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D 與鈣也能達到預防復發的效果。
不過醫師也提醒,當發生頭部旋轉至某個方位而出現強烈眩暈時,請務必至耳鼻喉科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切莫自行嘗試復位運動,以免造成更多處的耳石脫位沉積。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艾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