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國人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11 年自殺死亡人數較去年增加 202 人,增加幅度為 5.6%。其中在 15-24 歲這年齡層死因排行中,事故傷害死亡排名第一,自殺死亡排名第二。
一項由新光醫院、台大醫院、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的共同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年輕人的自殺死亡率略低於美國、加拿大與紐西蘭,但比英國嚴重,且高於全球統計數字,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風險 (如:離婚、家庭糾紛等因素 )、及精神科共病有關。
該研究調查了在 2015 年至 2019 年台灣 15 歲至 19 歲青少年的自殺意念、精神病理學及是否尋求幫助的情形,並發表在國際情感障礙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中,
青少年自殺全球皆有增加趨勢 研究顯示女性>男性
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國內 15-24 歲自殺死亡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並且從 2015 年就慢慢開始逐漸看到這樣的趨勢,分析數據後發現,青少年女性自殺死亡數多於青少年男性,且這個趨勢是比較全球性的。
研究結果指出為了應對這個問題,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機構之間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建立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增加心理輔導和專業治療的可及性,加強家庭和社區的支持網絡等。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他們適當的支持和指導,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心理抵抗力,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4 個危險因素:自殺意念高的警訊!
在青少年族群中,研究指出以下「4 種因子」與自殺意念有顯著的相關
1. 性別:女性
2. 情緒:抑鬱、情緒
3. 敵意:容易感到生氣或煩躁
4. 焦慮:感到緊張或情緒高昂
如何發現孩子有「情緒困擾」及「自殺意念」?
另外在這項調查研究指出,台灣的心理健康專業資源並沒有被充分利用。自殺是「談話中的禁忌」這樣的文化信念也可能會干擾青少年尋求幫助的行為,因此研究結果發現,家長能藉由觀察孩子使用社群媒體和電子設備的情形,來發覺並關心孩子的情緒及心理壓力,更有可能有助於發現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因為他們會在社群媒體中發表自己的情緒困擾以尋求支持,因此我們必須要及早發現青少年自殺風險並提供即時且有效的心理健康資源,以減少對青少年的潛在傷害。
學會教你防治自殺 3 步驟
針對青少年族群自殺防治,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提供認識 1 問 2 應 3 轉介的技巧:
1.問:
- 主動關心,詢問對方的狀況
- 辨別自殺高風險群
2.應:
- 聆聽對方的問題,並做適當的回應與支持陪伴
3.轉介:
- 資源轉介,持續關懷
- 針對對方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資源協助與持續關懷
雖然台灣青少年自殺數字有令人擔心的趨勢,但最佳的預防方法是父母、教師甚至社會中的每個人共同建立孩子的內在力量,使他們能夠應對困難,並且與孩子共同尋求專業心理健康照護與治療,也是至關重要的根本之道。
※ 自殺防治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文/蔡沛岑、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全球每年近 80 萬人死於自殺,心理師:走出憂鬱的第一步是覺察
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別再為憂鬱症患者「加油」,3技巧陪伴才有效
「雙失」青年更容易憂鬱症、自殺!醫:從崩世代變厭世代,我們還有4大不足
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