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全球各地彷彿都身處烤箱中,中央氣象局觀測資料顯示,與過去 110 年(1911 至 2020 年)相比,台灣年平均氣溫上升約 1.6℃,而夏季長度佔約 120~150 天,代表要在高溫底下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面對高溫如何正確避署?除了衣著、避開中午時間,醫師提醒,電風扇吹風的方向也講究。
天氣持續炎熱,台灣許多地區曾一度出現 38℃以上高溫,農民、戶外工作者因熱傷害而休克的案例層出不窮,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顯示,今年 7 月起截至 15 日,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 470 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 1.6 倍,而就診人次中男性更是佔了 7 成。
熱傷害分 5 類,最嚴重的熱中暑死亡率高達 30%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特約醫師葛謹說明,俗稱的熱傷害共有 5 種類型,包括熱痙攣、熱水腫、熱暈厥、熱衰竭與熱中暑,在炎熱的環境中,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透過出汗來調整體溫,但身體若缺水,代表沒有多餘的水分可以排出來調節,就可能會造成熱傷害。
葛謹補充,熱傷害初期症狀,包含皮膚乾且發紅、體有熱感、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加快,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而熱中暑的死亡率高達 30%,不可不慎。
農民工作時間是發生熱傷害的危險期
不只戶外工作者是容易受熱傷害的族群,學生、農民、戶外勞工、戶外活動、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都是。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台灣農民族群約有 100 萬人口,年紀多為高齡,而許多農民容易有忽略防曬、防熱的情形,時有日正當中務農導致中暑暈倒,尤其農民常常從早上 8 點以前開始工作,一路到下午 5 點,此段時間更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危險時間。
彰化縣溪州鄉李先生也分享,夏天農作時,每天的農務生活從早上 3 點多就開始,主要衣著穿著長袖,帶著頭燈、帽子、太陽眼鏡,並配戴水壺就出門下田到 5 點,農忙時最多會到 7、8 點。過程中他也曾發生輕微熱傷害的症狀,在耕作時覺得自己彷彿頭暈,當時便當機立斷提早收工回家就醫。
從衣著、喝水下手,4 招保護自己免於熱傷害危機
李先生談及自己預防熱傷害的方法,他表示,現在會盡量避開最炎熱時段,下午 2 點半後才去田裡工作,且自家耕耘機、犁田機、割稻機都配有冷氣,即使是插秧機上方也有帆布可遮陽。他也提醒,天氣熱容易流汗會多喝水,出門也記得配備毛巾、電風扇等可以及時降溫的物品。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補充,目前正值夏季農作物收成的好時機,提醒農民做好「遮陽」、「補水」、「休息」及「留心」等 4 招保護自己免受熱傷害,安心收成過夏季。
- 耕作遮陽:戴斗笠或遮陽帽及太陽眼鏡,穿著長袖或袖套,且淺色或透氣材質的衣服及攜帶毛巾。
- 適度補水:大熱天務農事建議每小時補充 2 至 4 杯(一杯約 240c.c)的水分及電解質,因此水中可以適當加入鹽巴或檸檬。但如果醫囑須限制飲水量或鹽分者,還是應該遵從醫師建議。
- 休息片刻:適時到田區通風陰涼的遮蔭處休息,下田耕作避開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
- 隨時留心:多注意身體狀況及留意附近農友的情況,不適請立即休息,出現熱傷害症狀應趕緊鬆脫衣服、用冰水或涼水擦拭身體散熱、補充電解質,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熱指數」為熱傷害預警指標,指數越高、急診就醫人數越多
除了以上方法外,民眾透過中央氣象局、國健署連動的「樂活氣象」APP,可以及時得知該地區的「綜合溫度熱指數」,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龍世俊說明,熱指數考量進氣溫、相對濕度、太陽輻射與風速,可以作為可能發生熱傷害的預警指標。
龍世俊也分析西元 2000 年後全民健保資料,發現當「綜合溫度熱指數」大於 34 度時,中暑相關的熱傷害案例便急遽增加將近 100%。當「熱指數」約 32 度時,急診案例也會增加約 80%。她補充,早上 8 點到下午 5 點「熱指數」的整體小時平均值都達「注意級」,亟需戶外工作者提高警覺與自我保護。
龍世俊補充,農民在忙著採收時,可以多利用「樂活氣象」APP 了解所處田地的「熱指數」預報,彈性調整工作時間,以避免熱傷害。為了讓不方便使用手機的長輩可以及時接收資訊,她建議,可由家中善於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下載 APP,及時觀察與提醒家中有在農作的長輩。
另外,國健署提到,台灣的主要農耕區域的地方廣播電台,如中彰地區(FM91.91)、雲嘉地區(FM91.3、88.9)及台南地區(FM89.9、90.3、AM756)等地方電台,也都有放送「夏日耕種謹記補水降溫」宣導,讓預防熱傷害的意識,透過長輩熟悉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減少熱急症的發生。
勞工休息時間不如農民自由?醫師:應考量熱指數訂定
不過農民尚且可以自由決定下田時間,有些在戶外工作的營建工程勞工可能無法自休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強調,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須根據綜合溫度熱指數計算結果,並將高溫作業分為輕工作、中度工作、和重工作,輕工作為僅以坐姿或立姿進行手臂部動作以操縱機器者,中度工作為於走動中提舉或推動一般重量物體者,重工作為鏟、掘、推等全身運動的工作者。
不同程度的工作內容,作息時間比例應依規定:
勞工如何預防熱傷害?連電風扇方向也講究!
游文茹提醒,高溫作業雇主有依據法令保護勞工的責任,如勞工如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內分泌失調、無汗症或腎臟病者,因其身體循環與調節機能較差,應隨時注意勞工身體健康狀況,並考量醫師相關建議,對於工作作適當調配。另外,若勞工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了增加他們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定應給予至少 6 天熱適應的時間,透過逐日增加工作量的方式漸漸適應。
至於防暑方式,除了可以參考上述 4 招以外,游文茹也建議,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需注意的是,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風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操作電扇時,需掌握利用增加空氣濕度與利用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
今年不同於以往,地球越來越燒,在戶外工作的民眾勢必要調整自己工作的腳步與觀念,時刻注意以防止熱傷害。比如改變工作穿著與衣服顏色、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保持在遮蔭下並適時補充含有電解質的水分等,務必讓預防熱傷害的意識,融入日常生活裡,才能真正避免熱傷害。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兒童熱傷害就診數創 3 年新高!4 種熱傷害類型症狀大不同,只要 4 招就可避免
夏天喝再多水還是口渴!口乾舌燥猛灌水也沒用 當心是這 6 種疾病在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