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李小姐深受「面子」問題困擾,下巴突然冒出整片小紅疹、臉頰毛孔也變粗大,膚質突然崩壞讓她不知所措。前往皮膚科就診,醫師告知這是皮膚丘疹與毛囊糠疹的異樣表現,很可能與蠕形螨蟲過度增生有關。
第一次聽到「蠕形螨蟲」這個名詞,得知自己臉上有蟲,多會嚇一大跳,心想難道是洗臉洗不乾淨嗎?其實,幾乎所有成年人臉上都有「蠕形螨蟲」,只是量多或量少而已。
與塵螨並不相同
蠕形螨蟲是一種四對腳的寄生蟲,有物種專一性,人類蠕形螨蟲只會寄生在人類身上,常見於臉頰、鼻子、雙眉中間俗稱「印堂」處,以及下巴這些皮脂腺分布較多的位置;頭皮、身體和頸部偶爾也可以採樣到少量蠕形螨蟲。
人類蠕形螨蟲與常聽到會造成呼吸道與皮膚過敏的塵螨並不相同,又分為「毛囊蠕形螨蟲(Demodex folliculorum)」和「短蠕形螨蟲(Demodex brevis)」兩種。
毛囊蠕形螨蟲的尾巴鈍如手指狀,寄生在毛囊最淺層的漏斗部位置,靠著吃毛囊表皮細胞、皮脂和瞼脂維生;短蠕形螨蟲的尾巴較尖如圓錐狀,會寄生在皮脂腺與眼瞼的麥氏腺體,同樣也以皮脂和瞼脂維生。
蠕形螨蟲平常與人類和平共處,人類的免疫系統無法完全消滅牠,牠也無法大量繁殖,達到平衡狀態;但當蠕形螨蟲因故大量繁殖之時,破壞了平衡,就可能造成皮膚症狀,即所謂的蠕形螨蟲病(demodicosis)。
大量增生恐致皮膚發炎或膿疱
目前已知會導致蠕形螨蟲大量繁殖的誘發因子包括: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破壞皮膚免疫系統平衡,蠕形螨蟲趁機過度增生,破壞表皮障壁,造成毛囊阻塞。有些文章提到皮膚出油過多、使用不當的保養品或保養方式會讓螨蟲增生,此部分有待進一步證據支持。
當蠕形螨蟲大量增生,在皮膚上可能造成「發炎性」和「非發炎性」兩大問題。其中發炎性症狀可能呈現一顆顆小丘疹或宛如青春痘的大膿疱等。主要是因為毛囊蠕形螨蟲過多造成毛囊發炎,使皮膚泛紅甚至出現膿螨,有時與青春痘外觀相似,需仔細鑑別。
非發炎性症狀則是「非丘疹膿螨型」,症狀有毛孔粗大、毛囊內有阻塞物(毛囊糠疹)、皮膚看起來如橘子皮或砂紙等粗糙,摸起來也有粗刺感。其中毛囊糠疹乍看之下像是粉刺,粉刺包含白頭或黑頭粉刺,毛囊糠疹則是毛囊內有細絲,醫師仔細鑑別可看出不同之處。
蠕形螨蟲可能惡化原有皮膚病
當蠕形螨蟲過度增生即可能產生「蠕形螨蟲病」,而這種疾病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
原發性是指患者原本的皮膚沒有其它問題,單純是蠕形螨蟲增加所造成的膚質變化或皮膚症狀,如丘疹與膿螨。次發性則是患者原本就有特殊體質(如全身性或局部性免疫抑制),而有玫瑰斑、類固醇皮膚炎、嘴周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問題;當蠕形螨蟲增生時,可能進一步造成這些疾病惡化及難以控制,但蠕形螨蟲本身並不會導致上述疾病。
其中俗稱「酒糟肌」的玫瑰斑,常見特徵有臉部潮紅、紅斑、微血管擴張、皮膚粗糙、發炎的丘疹、膿螨性紅疹等。患者常合併有蠕型螨蟲病,而蠕型螨蟲又是導致玫瑰斑惡化的因子之一,會讓病情更加難以控制。
脂漏性皮膚炎則是體質性皮膚發炎,好發於皮脂腺旺盛處如:頭皮、眉毛、鼻唇溝、前胸和上背部。症狀時常反覆出現,尤其當壓力大、情緒緊張時,更易加重症狀,患者使用類固醇治療可能會增加蠕型螨蟲病的可能。
口周皮膚炎是在嘴巴附近以丘疹膿螨為表現的皮膚炎,和類固醇過度或錯誤使用,使皮膚免疫力變差有關。除了以皮膚炎表現,還可能使蠕形螨蟲大量增生,若未診斷出正確的原因對症治療,一味使用類固醇,將使情況變得失控,皮膚狀況更糟。
檢測可知是否有過量問題
當懷疑皮膚症狀與蠕形螨蟲有關時,醫師首先會檢視患者皮膚是否有因為蠕形螨蟲引發的臨床表徵如丘疹膿螨、毛囊糠疹等。由於青春痘和粉刺也可能有類似表現,所以需要醫師仔細鑑別判斷。
其次可進一步檢測蠕形螨蟲的數量。過去多半採用「標準化皮表切片(standardized skin surface biopsy)」,即使用快乾膠滴於載玻片上,黏貼皮膚表面1分鐘後撕下來,於顯微鏡下觀察。但由於快乾膠有嗆鼻味和灼熱感,且敏感度相對低,有時要連續採檢兩次,現在已經比較少這樣做。
目前較常實施的是「拇指擠壓法」,因為蠕形螨蟲主要寄生在臉部毛囊和皮脂腺內,醫師戴手套用大拇指指甲擠壓臉部皮膚,可以把毛囊內的蠕形螨蟲擠出來,大約以1平方公分為擠壓面積、0.5公釐擠壓深度,收集擠出物於顯微鏡下觀察,可計算螨蟲數量,據以判斷是否有蠕形螨蟲病。
如果膿螨比較明顯的患者可採用「挑膿螨法」,用針把膿螨挑破,放在載玻片上觀察,直接了解膿螨生成是否與蠕形螨蟲具有關聯性。
要了解蠕形螨蟲數量及分布位置,還可以用「共軛焦顯微鏡(RCM)」直接在皮膚上察看,但這種顯微鏡造價昂貴,目前尚難普遍使用。臨床上多半以上述幾種方式較常用,每種檢測方式的判斷標準不同,以拇指擠壓法來說,每平方公分大於11隻蟲,即屬於高於平均值。
外用藥膏可殺蠕形螨蟲
當檢測出蠕形螨蟲的數量高於正常值,但患者完全沒有症狀時,並不需要特別治療,除非有丘疹膿螨、毛囊糠疹等皮膚症狀造成患者困擾,同時也檢出蠕形螨蟲數值超標,此時就可考慮處理蠕形螨蟲的增生問題;當有效抑制蠕形螨蟲數量時,症狀多半都能隨之改善。
依臨床經驗看來,如果是原發性蠕形螨蟲病,單靠治療蠕形螨蟲的效果就會非常顯著。但是次發性的病症,處理蠕形螨蟲雖然可以使症狀獲得控制,降低皮膚泛紅發炎程度,但患者原本的體質仍在,例如有酒糟體質的患者仍有其它可能誘發病症的原因,蠕形螨蟲只是惡化因子之一,因此單靠殺蟲,並不能完全治癒。
目前針對蠕形螨蟲病的外用藥膏,成分為伊維菌素(Ivermectin),抗螨蟲效果顯著,通常建議每天晚上睡前擠1~2個指節的藥量擦全臉,因為蠕形螨蟲多半在夜間活動,全臉都是溫床,如果光擦患部可能效果不彰。若是懷孕婦女顧及用藥安全,則以百滅零(permethrin)藥膏,一種類除蟲菊素殺蟲劑為治療首選,這些藥物目前需自費使用。
除了外用藥膏,也可以經醫師評估加上改善皮脂分泌的 A 酸口服藥物以及消炎藥物等作為輔助,臨床改善效果會更好。
在伊維菌素等藥物未問世之前,有一些研究顯示茶樹精油可抑制蠕形螨蟲增生,不過茶樹精油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濃度過高反而會傷害肌膚,在使用前最好詢問專業意見,以免適得其反。
酒糟肌建議檢測蠕形螨蟲
現在醫界對於蠕形螨蟲的認識、檢測和治療方式皆有大幅提升,因此針對酒糟肌的治療指引建議檢測蠕形螨蟲,如果患者蟲數高就可加入除蟲治療,如果蟲數不高,就以其它酒糟藥物治療即可。
使用除蟲藥膏,一般來說擦藥1週左右,蠕形螨蟲數量就會明顯減少,治療1至3個月皮膚症狀就會穩定許多。
研究發現約有一成患者在擦藥初期反而會有皮膚症狀加劇的情況,可能是蠕形螨蟲被大量殲滅時,蟲體死亡後外層幾丁質骨骼脫落而造成的皮膚發炎反應;還有一說是它腸內共生的細菌竄出也會誘發免疫反應,使皮膚症狀加劇,但只要持續用藥及保持適度清潔,這些惡化情況就會改善。這種初期症狀加劇,也可以在治療初始即加以預防。
這與部分接受皮膚雷射患者在術後突然出現大量發炎性丘疹或是膿螨的情況相似,推測雷射光殺死了部分原本臉部皮膚上和平共存的蠕形螨蟲,因打亂平衡,誘發皮膚發炎及免疫反應,出現「爆痘」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為懷疑臉上有蠕形螨蟲就過度洗臉或去角質,因為蠕形螨蟲生長在毛孔裡,光靠一般的清潔洗臉無法去除蠕形螨蟲,清潔不當更會破壞皮膚天然的屏蔽功能和油水平衡,可能因此造成更嚴重發炎反應,使皮膚情況變得更加難以收拾。平時保養應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保養品,例如已是油性肌膚,就不要再用油性保養品或化妝品。
※ 本文轉載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 63 期(諮詢專家: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黃常銘、好心肝門診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邱顯清)
文/全民健康基金會 編輯/賴以玲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兩頰「天然腮紅」竟是蠕形蟎蟲超標!玫瑰斑分4 種 治療、保養方式一次看
玫瑰斑、針眼、毛孔粗大竟然都是寄生蟲惹禍!「蠕型蟎蟲」引起六大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