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代謝症候群嗎?三高 + 腰圍過粗,小心未來慢性病纏身!

坐下來肚腩肉就溢出來了嗎?鮪魚肚、游泳圈纏身,外表看起來就像懷孕一般?如果這些敘述都像是在形容你,那就要小心,你可能被「代謝症候群」找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 75歲以上長者罹患「代謝症候群」比例高達 58.8 %, 19 歲以上患此症候群盛行率達 34.6 %,若不治療,未來恐將演變成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不是一種病狀,是指人體的血糖、血壓、血脂、腰圍代謝指標發生異常,為一種健康危險訊號。隨著現代社會飲食精緻化、活動量大幅下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民眾越來越多。

目前初估全台 20 歲以上已有 675 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這類患者往後得到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機率高於常人,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6 倍、高血壓 4 倍、高血脂 3 倍、心臟病 2 倍

為了避免成為慢性病患者,醫師指出,管理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

代謝症候群與「癌症、失智症」息息相關

除了會罹患心血管慢性疾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暨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杜思德醫師說明,有研究指出癌症可能為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提高 2.8 倍,大腸直腸癌則為 2.3 倍,子宮內膜癌約 2 到 4 倍,不可輕忽。

另外,由於代謝症候群通常為中廣身材(即腰圍過粗),容易合併三高疾病,容易衍生出「肌少肥胖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臨床資料更顯示,「肌少肥胖症」失智症患者個案更高達 59.4 %。

高危族群定期量測 5 指標

由於現代人飲食多高油、高糖,多餘的脂肪容易囤積在體內五臟六腑,腰圍比也不斷攀升,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族群。
杜思德表示,民眾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看指數,分別有 5 項危險因子,若符合其中 3 項,就代表罹患此症候群:

腰圍過粗男性 > 90 cm
女性 > 80 cm
血壓偏高收縮壓 ≥  130 mmHG 或舒張壓 ≥ 85 mmHg
膽固醇( HDL – C)偏低男性 40 mg / dL
女性< 50 mg / dL
三酸甘油脂( TG )偏高≥  150 mg / dL
空腹血壓值偏高空腹血糖值 ≥  100 mg / dL

「腰圍是萬病之源。」杜思德表示,腰圍是最容易檢視有無異常的指標,同時也最容易超標。如果自我量測發現超過標準值,則需要控制飲食,每週至少量 1 次。

不過除了腰圍,其他指數就算超標了,平時民眾也幾乎無感。杜思德說,可以透過國民健康署開立的「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健檢數據,獲得未來 10 年內罹患 5 種慢性病的風險,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

根據國民健康署 110 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 40 到 64 歲接受服務的民眾,有 38.6 萬人腰圍過粗,其中又有超過 3 成的人在血壓、血脂、血糖中,有任 2 種數值偏高,已經罹患代謝症候群。

在家就能自我管理不患病

杜思德呼籲,腰圍、血壓可以在家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變化,發現異常就能隨時就醫,防患未然,降低未來罹患慢性病風險。

量腰圍腰圍正常者配合健檢每年至少量 1 次
腰圍超標者建議每週量 1 次
量血壓血壓正常者每年至少量 1 次
「722」:連續 7 天量測;起床、睡前各 1 次;每次量 2 遍,取平均值。
成人健檢建議 40 歲以上每年進行 1 次抽血檢查
國健署提供滿 40 ~ 64歲民眾每 3 年 1 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杜思德表示,「代謝症候群」主要治療目的,是為了防範未來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死亡率。民眾除了定期量測指數,平時也要做好飲食控管,少碰高油、高甜,搭配 30 到 60分鐘的運動,養成好習慣更能有效改善代謝症候群。

文、鄭淳淳/圖、孫沛群

諮詢專家: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暨彰基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杜思德

延伸閱讀:
父親節拒當腹爸爸!一個擁抱檢查爸爸是否有「代謝症候群」
年紀大就會「失智」?專家:控制三高就能降低發生率
全台100萬人有高血壓!用1分鐘對照「3高症狀」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