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也能做「睡眠檢測」!AI精準分析心電訊號抓出睡眠呼吸中止症

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有 5 分之 1 的成年人為失眠所苦,更有高達 8 成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常見的問題之一。民眾若想了解自身睡眠品質,必須到醫院睡一晚檢測生理數值,但睡眠中心一位難求,因此「居家」睡眠檢測系統越來越廣泛被使用,中國附醫同時在系統中導入 AI 心電圖測量儀,能更快速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

台灣約近 500 萬人患有睡眠障礙

打呼看似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其實也是疾病危險訊號,研究顯示,50 % 打鼾者都是先打呼,接著產生睡眠呼吸暫停,中醫大附醫耳鼻喉部喉科鄒永恩主任提到:「因為呼吸中止會造成缺氧,讓心臟、肺臟產生壓力,長時間下來容易造成各式各樣的內科疾病。」

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心臟、高血壓、腦溢血、中風等疾病,對生命恐將造成威脅,嚴重者甚至會半夜猝死。台灣有超過 20 %的人,約近 500 萬人患有睡眠障礙,然而實際願意接受診療的人數卻遠低於此數字。

真的有必要做睡眠檢測嗎?

不少民眾有疑惑,真的有必要做睡眠檢測嗎?鄒永恩說:「睡眠檢測是一項重要的醫學檢查,有助於評估個人的睡眠模式,確定是否存在睡眠相關問題。」睡眠檢查在臨床上以多項生理功能檢查為主,需專業醫護進行配戴與人工判讀,患者也須配戴多種感測器儀器型睡眠檢測,包括腦波圖、眼動電波圖、 下巴肌電圖、氧氣飽和度等。

經由各項數據再由醫師做出最好的診斷,但「睡在醫院」這件事情對於部分民眾心中產生極大壓力,尤其多重電線在身上,形同「電線人」,病人更易緊張無法入眠,導致檢測可能失準,常見臨床上有三大問題點,導致睡眠檢查難以快速普及:

  • 睡眠中心空間限制:導致每晚可檢查病患有限
  • 眠檢測需整夜監測:醫療人力成本繁重
  • 多數患者有睡眠問題卻不以為意:潛在患者需進行睡眠檢測

AI從心電訊號變化辨別睡眠呼吸中止嚴重程度

如今居家睡眠檢測系統提供病友多一項原則,新型檢測怎麼做?中國附醫睡眠中心杭良文主任表示:「新型檢測是利用很小的貼片貼於胸口,蒐集心律的變化,利用大數據分析趨勢,來判定病人是因為焦慮失眠或上呼道狹窄等原因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研判的方式是比對大數據資料,準確度可達 95%,讓醫師更精準選擇治療方針。」

根據睡眠呼吸中止發生時的心電訊號變化,使用深度學習方法辨別睡眠中止的嚴重程度,對於睡眠的呼吸中止事件和睡眠覺醒事件的偵測分別達到 92.7 %和  93.2% 準確度。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提到:「我們發現心律的跳動有一定的規則性,會因為一些因素產生變化,透過單一導層測量回傳數據,再由 AI 新技術分析心律毫秒間的變化,進而提高精準度。」

鄒永恩先前收治一名個案,36 歲的張先生睡眠時鼾聲雷動,睡眠無法持續,也造成家人無法安睡,經過檢測評估認定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後接受扁桃腺手術治療後,術後使用「居家睡眠檢測系統-智眠檢」進行術後追蹤,大幅縮短檢查排程效率,以輕便簡易的裝置,居家就可將檢測結果上傳雲端,運用 AI 大數據建構的人工智慧模型,快速分析心電圖,以此持續追蹤後續病況

睡眠品質與健康息息相關,到底是身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藉由檢測及早就出問題,加上導入 AI 模型可提供臨床診斷的建議,並結合臨床決策系統,能以簡便、快速且可居家的方式,篩選需要先行治療病患。

諮詢專家:中醫大附醫耳鼻喉部喉科鄒永恩主任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百病源頭!夜間頻尿、睡不飽都是徵兆
疫情下近 7 成住院患者出現重度呼吸中止症!「5招口咽運動」幫助預防
過半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共病!揮別打呼、保健胃部從量脖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