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生幼稚園餵毒案及知名的老鼠藥澳洲留學生案,為釐清真相、搶救生命,無時無刻都在毒物檢測與時間賽跑,就怕錯失搶救時間,如今有醫院合作開發出迅速分析人體內毒化物的利器,識毒時間快 8 倍!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臨床經常遇見家屬抱著病患衝進急診室,只說「中毒了!」卻一問三不知,面臨未知毒化物,過去需抽血檢驗至少要 4 小时才能辨識出真正毒化物,犧牲黃金救治時間。
如今現在長庚醫院、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概念如同快篩,短短 30 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速度加快 8 倍,讓醫師有更充裕的時間救回病人生命。
顏宗海指出,好比幼稚園餵毒案的安眠藥巴比妥檢測,初步檢驗都是免疫檢測法,要確認是不是有偽陽性,都需要使用質譜儀確認,但有了拉曼檢測技術後,可比照質譜儀進行準確篩檢。
黃麴毒素、色素都能驗出
目前國內常見的中毒物質農藥、有毒金屬、毒品濫用、安眠藥、清潔用品等等為主,但可攜式拉曼測平台可辨識的範圍相當廣,不僅有助醫療,可望也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
例如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松、達馬松、巴拉、加保利等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40號、黄色4、5號)、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都能驗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表示,民眾最擔心的莫過於黃麴毒素,因為台灣氣候潮濕,食物容易生變吃下肚而傷肝,還有許多食品色素也跟兒童過敏有關,透過新科技及跨校合作能夠對臨床有所幫助。
可攜式拉曼檢測猶如快篩
台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陳學禮指出,這次研發技術是透過曾經拿過諾貝爾獎的「拉曼光譜訊號」進行應用,這是一種非線性訊號,需要透過晶片透過光跟物質交互作用增強訊號,從中驗出分子的狀態來識別毒物。
過往一台大型的拉曼檢測儀至少需要千萬經費,但現在有手持式拉曼儀器,其解析度比大型儀器差,但是只要透過研發好的晶片核心,手持機器也可以達到好的辨識效果,並把檢測推展醫院救人救世。
減輕及縮短質譜儀檢測負擔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萬德輝表示,過去幼兒園檢測事件的偽陽性狀況非常多,但不可能將全部可疑案件都送去質譜儀檢測,非常曠日耗時,如果可以是前經歷快篩,可以縮短檢驗時間。
「目前短期目標是希望可以用比較低或一樣低的價格,媲美或超越現在使用的免疫快篩技術,但我們沒有要挑戰質譜儀完整跟精準的流程,而是要減輕他們的負擔。」
若使用拉曼儀器篩檢,目前研發的檢體有基本的血液外,還有脊隨液、皮膚間隔液等,毒物資料庫超過 50 種,並以小分子藥物為主,未來希望投入到大分子毒物,如 COVID-19 ,並希望在三到五年內上市。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