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泳池危機/游泳會感染皮膚病?「這些」才是泳池常見疾病!落實清潔防染病

游泳前在泳池旁的空地暖身,卻發現公告欄上寫著警語,其中一項是「禁止皮膚病病人入內」。原來泳池內的風險不只是氯氣、泳池水中的病菌,也包含每一個泳池中來來往往的民眾,但皮膚科醫師說明,希望皮膚病病人少入水另有原因,或與傳染無關。

公衛教授許惠悰研究曾發現,原來在泳池中「吸進」氯氣的風險,比皮膚接觸氯來得高,不過這是針對三氯甲烷的濃度,也就是說皮膚接觸氯還是有造成其他傷害的可能。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說明,氯對於皮膚而言也屬於刺激性物質,因此可能造成過敏,也可能會刺激皮膚生成痘痘樣皮疹。

泳池中應當心氯刺激皮膚,或病毒疣的傳染

氯對於皮膚而言屬於刺激性物質,這其實也是泳池旁常貼出不建議皮膚病病人下水的原因。吳明穎指出,常見的皮膚疾病像是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痘痘等其實並不具有傳染他人的風險,但是在膚況不好的時候受到氯的刺激,往往會使皮膚狀況變得更加嚴重;再者,皮膚疾病是否具有傳染性,一般民眾有時也不好判斷。因此實務上主要是擔心疾病惡化,而不建議病人入水。

不僅如此,吳明穎提到,一般大眾泳池都會消毒,且規範細菌含量的標準,避免驗出大腸桿菌或生菌數超標,但某些被綠膿桿菌污染的水源(如按摩浴池、游泳池、滑水道、熱水池等),就有可能造成急性的毛囊炎。此外她提醒,在泳池中最常遇到的具傳染風險的疾病為「病毒疣」,全身各部位都有感染可能,但是以手指或腳趾的凸點為多。

病毒疣主要是因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接觸到皮膚表面,所造成的感染。國外曾統計,學齡孩童病毒疣的盛行率高達 20% 至 30%,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吳明穎指出,泳池內無可避免遇上有病毒疣的病人,因大眾在泳池內普遍赤手赤腳,且皮膚潮濕柔軟而使得病毒感染風險上升,因此建議民眾可以著自備拖鞋來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部分民眾可能會將病毒疣誤以為是長繭,該如何分辨?吳明穎解答,若在不太可能長繭處發現,也不是屬於會長期摩擦的位置,病毒疣的機率較高。她補充,一般病毒疣不太會造成疼痛,除非造成了皮膚上的壓迫。後續則以冷凍治療為主,讓被病毒感染的皮膚一層一層脫皮代謝。

泳池內還有各種病菌!做到 2 重點以落實清潔

另外,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補充,無論在泳池內還是在外玩水,都務必小心病毒傳播的可能性,因為它們實在是防不慎防。他分享,過去曾遇到一個女孩前往泳池玩耍,結果回來後卻眼睛癢、不斷有分泌物,原來是眼部有眼部遭到蝨子感染。

不過也不能百分之百歸因於病童是在泳池感染,吳昌騰強調,也可能是在四處遊玩的過程,某個環節手部先感染,後來又去揉眼睛,才導致蝨子住進眼睛中。後續治療十分麻煩,不僅要將蝨子一隻隻夾出,還得持續點抗生素,偷懶就得從頭來過。為了避免泳池常見疾病,如痘痘、毛囊炎、病毒疣或各式病菌帶來的感染,最重要的依然是,不能忽略游泳結束後的清潔。重點如下:

  1. 吳昌騰指出,游泳過程或結束,盡量不要揉眼睛。
  2. 吳明穎補充可於下水前先將身體頭髮用水打濕並塗抹乳液減少局部氯的接觸;離水後儘快簡單清洗一遍,換上乾淨衣服再離開。

夏天來到泳池玩耍消暑,務必慎防皮膚過敏、毛囊炎或病毒疣等泳池常見疾病,也記得落實清潔,才能避免被各種病菌感染的可能性,開開心心地去、健健康康地回家。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

延伸閱讀
夏日泳池危機/ 公衛教授提泳池 4 大風險! 超過「這人數」 當心三氯甲烷濃度上升增加致癌機率
夏日泳池危機/泳池有風險!中、小學要上游泳課怎麼辦?專家 3 技巧避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