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攝取鈣不足!長輩 3 方法補充鈣質或促進吸收,與骨鬆、肌少症說再見

當來到一定的年齡後,長輩或多或少會感到自己出現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的狀況,或不小心摔倒後發覺自己骨骼不如以往健康等。肌肉、骨骼的強壯,與鈣質的攝取有關,如果長輩能補充足夠的鈣,可有效避開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病因,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而發生「肌少症」,或骨骼變薄、密度降低和失去強度,進一步導致「骨質疏鬆症」。如果攝取營養可有效避開這兩疾病,然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19 至 64 歲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505 至 566 毫克),攝取量僅達到建議攝取量(1000 毫克)的一半。

骨質疏鬆症和肌少症有共病關係!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疾病,它與鈣質的流失最相關,但大多數民眾並未注意到自己骨質流失,直到輕微跌倒或碰撞後才察覺。人體骨骼在 30 歲以前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骨本(骨質密度)將逐年減少。而 106 至 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50 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的比例為 8.1%,且女性比例高於男性,約每 10 位女性就有 1 位有骨質疏鬆

至於肌少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說明,多數肌少症的患者會出現體重下降、腿圍變細的情形,然而有些患者看似肥胖,實際上卻是肌少症。這是因為雖然肌肉萎縮,取而代之的則是脂肪組織堆積,因而形成所謂的「肌少性肥胖」。

不僅如此,在 65 歲以上年長的族群中,還容易出現「肌少症吞嚥困難」,楊蕙黛提到,不只四肢的骨骼、肌肉,肌少症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由於這些肌群的質量減少,沒有足夠的肌力來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等吞嚥動作,便會產生吞嚥障礙、嗆咳,嚴重時也可能會有聲音沙啞的現象。

楊蕙黛表示,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更進一步也認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的關係。

如何預防骨鬆和肌少症?補充鈣質是關鍵

針對骨質疏鬆症,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強調,從年輕存「骨本」觀念很重要,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足夠的鈣質攝取,是骨質成長的重要關鍵,建議把握在 30 歲之前存好骨本,避免逐年骨質流失,造成健康與生命的危害。肌少症則是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 D,並經過持續運動復健治療,多數能增強肌力及生活功能。

如何補充鈣質?關鍵在於日常習慣的養成。國健署建議,以下 3 個方法攝取足夠的鈣質或促進吸收,包括:

  1. 攝取足夠乳品:每日 1.5 至 2 杯乳品:每杯 240 毫升(ml)的乳品約含 240 毫克(mg)鈣質。
  2. 多吃高鈣飲食:起司、黑芝麻、小魚乾、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莧菜等,比一般的蔬菜含有較多的鈣質,每份 100 公克深色蔬菜的鈣含量大於 75 毫克。
  3. 適度曬太陽:建議可於清晨及黃昏時到戶外活動曬太陽,適度的陽光可以活化體內維生素 D,幫助鈣質吸收。

最後,楊蕙黛提醒,假如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者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另外,運動有助於維持成人的骨骼和肌肉,運動類型以荷重和肌力運動為主,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等,都能有效防範以上疾病。

楊蕙黛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

延伸閱讀
《三人行》女星蘇珊桑默斯生前對抗乳癌 23 年!為避免復發,乳癌患者如何抉擇是否切除乳房?
發生率居亞洲第一!「老人殺手」骨鬆性髖部骨折 威脅更年期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