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o Topics, 焦點新聞, 影音健康
超高齡社會來臨!醫籲「這樣做」控制巴金森病20年不是夢|Heho Topics
面對不斷老化的人口結構,神經退化疾病將成為未來勢必得面對的難題,其中,巴金森氏症常被與失能或絕症畫上等號,其實,若能從一些前驅症狀提高警覺,像是便祕、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及嗅覺異常等,並在出現動作症狀的早期,即開始用藥控制與追蹤,與病良好共存並非不可能。
巴金森病不等於巴金森症 症狀、病情發展大不同
提到巴金森,有的人稱巴金森氏病、有的人說是巴金森氏症,然而,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部動作障礙科陳柔賢醫師表示,臨床上「病」與「症」意義大不同,隨著醫師的診斷結果相異,也會影響到用藥策略。
巴金森氏症候群(Parkinsonism)下有相當多分型,可先分成非典型類巴金森氏症候群、續發型巴金森氏症及原發性巴金森氏病三種,可能出現的症狀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大家熟知的手抖和面具臉等症狀,在非典型類巴金森氏症候群患者身上,並不一定會發生,需要持續追蹤患者的症狀表現與用藥結果,甚至搭配影像學檢查才能協助判斷。因此,陳柔賢醫師也提醒,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短期治療後沒看到效果就擅自停藥,或是停止就醫,「請給醫師多一點正確診斷的時間」。
用藥控制+良好照護 家屬對待患者首重「陪伴」
神經退化疾病除了需要持續用藥控制之外,疾病照護也是治療中重要的一環,陳柔賢醫師提到,神經退化疾病患者的家屬可能要有認知,「陪伴」才是主要照護過程,像是注意患者跌倒風險、提醒吃藥和維持正常作息等,而非強硬想要讓患者回到沒患病的狀態,調整好心態才能共同面對這場長期抗戰。
延伸閱讀
糞菌移植聽起來可怕?找對合適微菌叢可成救命仙丹|Heho Topics
一分鐘爬不到一層樓?台大胸腔內科名醫古世基點名十大死因第三名「肺阻塞」3大症狀|Heho Topics
台灣腸癌發生率冠全球!名醫解析微創手術、粒子射線治療優勢|Heho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