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號了嗎?排便是消化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機制,可排出體內廢物,但兒科醫師指出,近年兒童腸胃門診中高達 9 成病人是因便秘而來就診,有相關狀況的孩子越來越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兒童大便不順?醫師點出 3 個重要關鍵。
冬天是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常造成病人發生腹瀉症狀,但馬偕兒童醫院小兒胃腸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宏昌發現,過去出現在門診中的小病患,100 位中可能有 95 位是因為拉肚子而來就診,但現在反而 100 位中,高達 9 成孩子是便秘的狀況,從「狂拉」轉變成「大不出來」。
便秘在醫學定義上,指一週排便次數小於 3 次的患者,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孩子的就醫樣態出現了變化?李宏昌分析了 3 個因素,分別為精緻飲食、水分吸收量與疾病。詳情如下:
原因一:精緻飲食太多
所謂的精緻飲食指的是經過加工的食物,像是白米、白麵條、白饅頭、白麵包等,它們雖然口感好,但其實去掉富有營養的麩皮及胚芽,因此長期食用會不利健康。李宏昌補充,精緻飲食的纖維質含量也較少,對於大腸刺激會越少,就容易造成便秘。
原因二:水分吸收太少
李宏昌解釋,大腸主要功能之一是再吸收水分,讓糞便成形,並透過蠕動讓其排出體內。假如纖維質攝取不足,大腸無法順利蠕動,再加上沒有吸收足夠水分糞便就會變硬,這些原因的影響下,會使糞便無法排出而造成便秘。他提醒,尤其冬天水又喝得更少,病人就又更常便秘了。
原因三:腸道疾病
先天性巨結腸症
除了生活習慣造成孩子便秘,還可能是疾病導致的。李宏昌指出,有些孩子的大腸有先天結構上的問題,像是先天性巨結腸症,是指大腸的肌肉層缺乏副交感神經節,以致無法調節大腸進行正常的排便活動,因為糞便會卡在此處,進而形成便秘。
臨床上,先天性巨結腸症的發生率約百分之 1 至 2,且大部分患者可能是只是大腸末端缺乏神經。但李宏昌提及,亦有人是發生在直腸到乙狀結腸的部位,甚至是到到升結腸都缺少神經節,就稱為「全結腸無神經節(total colon aganglionosis)」。
不過,因為重力與壓力的緣故,即便大腸末端缺少神經,少部分病人依然也有正常排便的行為,但大部分偏硬或多天才解便一次,李宏昌表示,有些患者反而會有解便不乾淨的狀況,使糞便堆積在腹中,反而造成慢性發炎,最後甚至引起敗血症、腸破裂等併發症,孩子也會因此難吸收營養,需透過手術才能治療。
大腸冗長
大腸冗長指的是大腸長度比常人來得長,約有 1/3 的孩子會有此情形,有些病患的大腸長度能達一般人的 1.5-2 倍以上。對於這群病人來說,如果水分與纖維質攝取足量,大腸蠕動順暢,就不會便秘,但相對的他們常發生的狀況是,覺得自己攝取夠,實際上卻不足而發生便秘。
李宏昌指出,在胃腸科專科門診中,便祕病人有大腸冗長的患者可能佔據一半以上,不僅是此結構異常的便秘發生率本就較高,也會發現這群患者水分與纖維質的攝取量需要比一般人來得更高,才不會發病。假如沒有正確的飲食飲水習慣,就容易發展成便秘,且冬天發作的機率會更高。
腹部腫瘤
學齡前兒童是腹部腫瘤好發的年齡之一,畸胎瘤或神經母細胞瘤較容易發生在此階段。當腫瘤壓迫大腸,而大腸受到壓迫,就會導致排便排不乾淨。李宏昌分享,過去也曾收治過一名案例,排便不乾淨、腹痛時間長達半年,最後甚至貧血,體型愈發瘦弱,才發現關鍵不是吸收不良而是長了腫瘤所致。
雖然不同原因造成便秘,但李宏昌也針對病童與家長們給予建議,如果想攝取真正高纖維質的食物,他認為,蔬菜絕對是首選,水果中雖然也有一定的含量,但就不如蔬菜。
家長在準備餐點時,務必記得讓孩子攝取足夠的蔬菜,李宏昌也提醒,假如是患腸冗長的患者,需要的量可能會是正常人的 2、3 倍之多。代表著父母可能認為孩子已攝取足夠,但實際上卻是遠遠不足,因此有便秘情形,就診可確認是否為疾病或單純飲食習慣的因素,對症下藥才可有效解決便秘困擾。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除了黴漿菌,冬天也別忽略腸胃炎!醫:諾羅病毒愛藏在生菜、水果裡
兒童腹痛原因百百種!家長善用 2 方法觀察,有助醫師對症下藥更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