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15問/疼痛別忍!注意 4 大疼痛危險訊號 疼痛專家幫你揪出病因

疼痛是不愉快的感覺及情緒經驗,是心跳、呼吸、血壓、體溫以外的第5個生命徵象,全台約有400萬人有慢性疼痛問題。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葉春長表示,疼痛不應被過度忍耐,揪出病因才能重拾生活品質。

過去美國抗痛協會PAP(Partner Against Pain)調查,病人一旦出現疼痛,不僅生活功能變差,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睡眠佔56%;其次是情緒佔51%、失去行動能力佔30%、毫無「性」致佔28%、沒有食慾佔7%。

跨團隊合作揪出慢性疼痛根源

疼痛又分為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其中慢性疼痛被臨床醫師視為最棘手且最難以處理的疼痛。引起慢性疼痛的原因錯綜複雜,非單一科別可以處置,必須由跨科別、跨領域的團隊相互合作,才能為病人進行綜合評估,拆解引起疼痛的原,才能處理疼痛的根源。葉春長說,慢性疼痛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為此各大醫院相繼成立疼痛門診及疼痛醫學中心,為廣大深受慢性疼痛所苦的民眾解決問題。

不同領域的疼痛專科醫師會依據病人疼痛的狀況,找出病因並依據專業提供最適宜的處置。葉春長表示,目前各醫院的疼痛醫學中心成員包括麻醉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神經內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及身心科醫師,每個人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功能,幫助病人減輕或控制疼痛,改善生活的質與量。

葉春長指出,在急性疼痛領域,麻醉科醫師是靈魂人物,但在慢性疼痛領域並非唯一的主角,若疼痛來自於肌肉骨骼關節系統,必須由對肌肉骨骼組織相當熟悉的復健科處理;麻醉科醫師則主要專精於神經性引起的疼痛;頭痛或脊椎壓迫引起的疼痛則會交由神經內外科醫師診斷與處理。

有些找不出原因的痛,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此時必須給轉介到身心科醫師處置,找出引起疼痛心理因素,才能逐漸擺脫心因性疼痛,告別慢性疼痛困擾。

臨床上很多慢性疼痛患者,經過各種檢查仍找不出原因,葉春長直言,找不到病因不表示疼痛不存在,必須由不同領域的專科醫師抽絲剝繭才能揪出病源。以下背痛為例,多數人會把它當成肌肉拉傷或是神經壓迫所致,事實上,約有5%的下背痛可能與腎結石、腫瘤、骨折及風濕免疫疾病有關。

四大危急求救訊號

在診間很多民眾會問:「如何判定疼痛是否危及生命?」葉春長提出判斷準則,出現以下4種情況表示身體正在發出求救訊號:

1、突然出現劇烈疼痛,且是從未出現過的劇痛,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或是膽囊炎,最好趕快到醫院就診。

2、非典型的疼痛,雖然80%的疼痛皆以胸悶為表現,仍有20%的人出現非典型症狀,疼痛區塊從胃部蔓延到下巴。

3、三高病患出現不明原因的背痛或肩痛,服用「舌下錠」5分鐘之內疼痛仍未緩解,最好盡速到大醫院就醫。

4.若服用雙倍止痛藥仍未止痛或效果不如預期,最好趕快到醫院就診。以頭痛為例,過往服用止痛藥都可以得到緩解,這次服用雙倍止痛藥卻未達到止痛效果,或是痛法與區塊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可能有潛在性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疼痛別忍 小心演變成慢性折磨

葉長春說,疼痛,是身體的警訊,一旦出現疼痛,代表身體有狀況,千萬不能忍,忍久了,痛覺會產生記憶,烙印在中樞神經,即使患處已痊癒,仍有說不出的疼痛感。當疼痛出現時,一定要及早揪出病因接受治療,一旦演變成慢性疼痛,「痛就不再是一種警訊,而是一種『折磨』,比疾病本身還要可怕」。

「慢性疼痛比急性疼痛還可怕,」葉長春表示,有疼痛一定要處理,一旦變成慢性疼痛會造成病理性神經疼痛。以手被東西被扎到為例,扎到後置之不理,持續好幾周有痛感,代表被扎處對痛覺己經產生記憶,這種記憶稱之為神經性病理性神經疼痛,又稱為「痛覺殘留」。

也正因為如此,民眾不能不把疼痛當一回事,以為只要「忍」一下就沒事了。他再次提醒民眾,當身體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最好趕快尋求疼痛科醫師協助,解決惱人的疼痛問題。

葉春長 三軍總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 世界疼痛醫學會台灣分會理事

文/邱玉珍、圖/黃懷賢

三軍總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葉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