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做好頸部保暖,腿部保暖也很重要!靜脈栓塞好發於中老年人與孕婦,上班族久站久坐也是危險因子之一,病症常伴隨下肢水腫疼痛,若久不處理甚至可能引發肺栓塞,致死率高達 30 至 50%!
一名 60 歲女士在 3 個月前因左腳深層靜脈栓塞合併左髂靜脈壓迫(又稱為「May-Thurner 症候群」)而進行手術,在放置左髂靜脈支架後得到改善,但出院後僅過短短 2 周,又開始出現新的症狀,右腳也開始腫漲疼痛,儘管持續進行藥物治療並堅持穿著彈性襪治療後仍未改善。而後轉至心臟血管外科求診,經過門診即時下肢血管超音波檢測證實右側股靜脈及膕靜脈都再次出現深層靜脈栓塞,急需手術介入治療。
當心出現「栓塞後症候群」
深層靜脈血栓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近年來受人口老化、癌症、手術影響下病例增加趨勢的趨勢。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資深主治醫師孫珅指出,身體的靜脈血管分成淺層靜脈、深層靜脈及交通靜脈。
「深層靜脈栓塞」是指深層的靜脈裡因血栓阻塞導致遠端肢體血液回流異常,造成肢體腫脹情況,這種現象深層靜脈栓塞較常出現在下肢,症狀通常來的急且快,如不處理也有可能產生致命性肺動脈栓塞。其中「高位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近骨盆腔的栓塞,更需要謹慎處理,否則病人可能會發生「栓塞後症候群」,症狀包含下肢水腫、緊繃、疼痛、感覺異常、顏色異常、色素沈積甚至困難癒合傷口。
整體手術時間約莫 2 小時,醫生會在病人全身麻醉後,於雙側鼠蹊部及膝窩進行穿刺,進行血管內攝影後定位病灶,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IVC filter)減少大範圍肺動脈栓塞,再進行血栓溶解與吸除,最後才能放置靜脈支架,並移除下腔靜脈過濾器。手術完成後,病人只會有 2 至 3 毫米的微創傷口,術後僅需要貼上防水膠照護傷口,並按衛教教學回家按時穿著彈性襪,避免復發。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林育輝進一步指出,靜脈支架的手術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醫師會依照病人的血栓特性,選擇適合的血栓吸抽方式,以及是否有配合放置下腔靜脈過濾器,達成更好的手術成效。孫珅也提醒,手術完成後,患者一定要定時回診,配合醫師進行術後評估與追蹤,讓下肢腫脹的靜脈血管問題得到更完善的診斷與徹底的治療。
善用 4 方法避免靜脈栓塞
影響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過 40 歲、肥胖、近期有血栓史或是有家族血栓史、惡性腫瘤、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臥床的病人、大型手術後,特別是髖部或膝部手術、靜脈曲張及口服避孕藥。一般民眾要避免深部靜脈的栓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讓容易產生血栓的危險因子形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提出 4 個方法,避免靜脈栓篩發生:
- 積極控制體重:可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及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與受傷。
- 避免久坐:適度運動可促進靜脈的回流。
- 避免長時間使用避孕藥:需特別注意是否有靜脈栓塞的徵兆。
- 定期健康檢查: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因子。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