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啦!民眾上山追雪先別急  上山前三大要點要留意

今年最強冷氣團報到,北台灣氣溫下探十度以下,也讓陽明山、太平山、合歡山都下雪了,不少民眾開心上山追雪,但在衝上山之前,除了身體保暖要做好以外,也要留意是否有高山症症狀,若有打算登山一定需要學會穿綁冰爪,同時注意道路結霜,切記做好準備再上山。

上山頭暈、頭痛不是單純受寒!留意高山症

這波寒流是今年入冬以來最強的一波,加上水氣充足,台灣多處高山都下雪了,別興沖沖穿個運動鞋、登山鞋就想登山追雪,內政部發文提醒民眾,下雪爬山比起一般登山難度更高,一定要做好雪地裝備和訓練準備。

高山追雪最大的風險在於,普遍民眾保暖做得不足,以及輕忽高山症狀,衛福部旗山醫院家庭醫學科李慕凡醫師提醒:「有些上山遊客出現頭暈、頭痛,甚至嘔吐的情況,這些症狀常被認為是暈車或受寒,其實是高山症的表現。」

一般來說,民眾去到海拔超過 2100 公尺以上任何高度都可能會發生,若想要在海拔 2000-2500 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一般預防原則:避免劇烈活動、保溫、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及服鎮靜劑,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但若在山上出現身體出現不適、且無法緩解就應該立即下山,避免引發更嚴重的不適症狀。

頭部保暖是關鍵

內政部建議民眾若想要上山追雪,還有以下三大要點要注意:

一、行前基本功做得穩

在登山追雪前,需具備實地雪地登山經驗,或曾參加過雪地登山訓練,與學會最基礎的穿綁冰爪方式,及正確冰爪步伐與冰斧的使用。

二、保暖防水做到好

山區日夜溫差大,可以採取洋蔥式穿搭,更要注意頭部保暖,避免失溫。千萬小心高山症來襲,尤其在低溫時,高山症也可能有加成效果。

身體只要不舒服,一句老話「下降、下降、再下降」,馬上回頭下山、下降高度。山永遠都在,不用急在一時爬,不輕忽不掩飾,身體不適一定要告知身邊的人。

三、高風險路段高專注力

台灣高山有多種樣貌,富含冰、雪、岩的混合地形地貌,行前一定要特別留意山徑步道積雪結冰的路況,結冰步道易滑,要小心再小心踏穩每一步,爬山不只是看大景,更是學習拿捏自我風險管理,不逞強不靠勢,把自己顧好做好準備。

雪地通常風大,頭部的保暖格外重要,由於熱的傳導方式包含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熱大多是從頭頸部往外輻射散出,當頭頸部溫差越大,就越容易散熱。熱散出去就會冷,容易失溫,戴圍巾、耳罩確實是很好的禦寒方式,最好也可以戴上帽子,減少頭部散溫而造成身體失溫現象。

參考資料:內政部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寒流急凍慎防心血管疾病!喝酒、泡熱水、吃大餐暖身反增加風險
寒流發威最怕腦中風!醫:這 2 部位一定要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