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 學齡前疾病醫療, 小學生疾病醫療, 親子焦點, 即時新聞, 學齡前健康(3-6歲), 小學生健康(7-12歲), 健康醫療, 請問專家, 育兒親子
不只腸病毒會嘴破!合併牙齦發炎恐是「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春節過後一段時間,小朋友們嘴巴破洞、牙齦發炎的案例增加許多,原來是原發性「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惹的禍。兒科醫師提醒,由於腸病毒仍在流行中,兩者皆會造成嘴破,因此兩疾病有時會被搞混,它們的差別就是牙齦是否發炎,若能及早辨識並治療,孩子就能好得更快。
家長注意!近期除了依然流行著流感病毒、COVID-19、腸病毒等以外,前陣子春節過後約在 2 月中至下旬左右,同時也出現較多「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案例。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明,當時約一個上或下午診會出現 2 個以上的個案,與平時相比算多。
年後好發疱疹性齒齦口腔炎?與 2 原因有關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主要是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而引起的感染,紀鑫指出,是屬於一年四季都會出現些許案例的疾病,但年後出現的兒童個案數會比較多,他分析大致可歸類為 2 個原因。
- 春節期間放假成人也許較晚睡,可能熬夜打麻將或進行娛樂活動,導致作息不正常,或氣溫變化大而影響免疫力,使藏在口水中的病毒復發而傳染給孩子。
- 過年期間南北移動、與各種親朋好友見面,飲食上若沒注意使用公筷母匙、共用茶杯,口水交換,就會造成病毒傳播。
紀鑫總結,過去曾經感染過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的大人,病毒並不會從體內消失,而是會躲在三叉神經節的下顎分支處,當免疫力低落的時候發作,會將病毒傳染給孩子。由於疱疹病毒躲在人的神經節裡,一輩子不離開,對成人而言,若頻繁熬夜或抵抗力下降時,嘴唇上長出痛痛的水泡,就是「疱疹唇炎(口角炎)」。
雖然在多種病毒共同流行的狀況下,不建議家長或親屬頻繁親吻孩童,但紀鑫表示,如果只是在子女臉部親親一吻,其實不會造成感染,除非是法式熱吻程度的唾液交換,才有可能。但他仍提醒,當家長注意到自己有嘴角發炎情形時,務必要避免與孩子共用餐具。
一表看懂疱疹性齒齦口腔炎、腸病毒最大差異
紀鑫提到,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會造成孩子發高燒、口腔劇痛、流口水、口咽舌處潰瘍、無法進食、脫水、口腔惡臭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此外,病童的牙齦會出現紅腫、潰瘍現象,輕輕接觸即流血。這些症狀有時比較難與腸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峽炎做區分,現階段仍是腸病毒流行期,因此要注意別搞混兩疾病。
如何正確區分?紀鑫說明如下: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 腸病毒 | |
引起病毒 | 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 | 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 |
症狀 | 發燒、喉嚨破皮、長水泡、口腔潰傷、牙齦發炎(最主要特色) | 發燒、喉嚨破皮、長水泡、口腔潰傷 |
潰傷分布 | 口腔潰瘍比較集中於口腔前半部,最常出現於舌頭與頰黏膜,嚴重者整個口腔前後都可能出現潰瘍。因此潰傷有時可能會延伸至嘴角外。 | 潰傷主要集中有口腔內,大多出現在口腔後半部。 |
潰傷持續時間 | 兩周 | 一周 |
發燒時間 | 5至7天 | 3到4天 |
牙齦發炎 | 有,所以常常輕觸就流血。 | 無 |
引起重症 | 有可能 | 有可能 |
由於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病程較久,因此在症狀出現初期,最容易與腸病毒搞混。紀鑫表示,剛開始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不一定有牙齦發炎,是慢慢症狀持續 2 到 3 天後才會再出現牙齦的症狀,因此,孩子若有相似症狀,且症狀持續 3 天後未開始好轉,則建議家長可特別注意「牙齦」部位。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治療「3 日」內吃抗病毒藥最佳
若孩子罹患疱疹性齒齦口腔炎,通常會開立鎮痛、退燒藥。面對少許症狀嚴重的病患,在發病 72 小時內會再給予口服抗疱疹病毒特效藥,可縮短發燒天數與疾病嚴重度,以減短病程,並加速癒合。
紀鑫強調,若孩子有症狀,家長及時的觀察與發現,可有助於在發病初期就控制病毒量,可以更快好。假如超過 3 天再用藥,治療效果會較差,如同大火越燒越旺的概念,病毒抑是晚治療滋生越多、預後越差。
另外,在照顧病童的部分,紀鑫提醒,家長記得讓孩子維持與平時一般的進食量,食物以牛奶、豆花、冰淇淋、布丁、果凍、果汁、奶昔、口服電解質液等冰涼流質食物為主,或是蒸蛋也可以。不用擔心這些食物熱量不夠,它們都有足夠的糖分與澱粉足以補充熱量,也能吃飽。
雖然成人感染疱疹性齒齦口腔炎只會引起小小的口角炎,有時不易發現,但紀鑫建議家長可多觀察自己嘴部狀況,如有異常就不要讓孩子沾染到自己的口水。另外維持好勤洗手、公筷母匙的習慣,減少接觸分泌物,更是預防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方法。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近視不只要戴眼鏡矯正就好!眼科醫警告:5 成家庭未落實近視「控制」
幼兒有 6 跡象恐是發展異常!兒科醫:家長可把握 7 次健檢與每年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