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不只是會引起疼痛及身體疾病,最新研究發現,還會對心理造成極大衝擊,產生恐懼、焦慮和自信心低下等心理疾病。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在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Health Day)」前夕,呼籲民眾重視口腔健康問題,降低全身性疾病的風險以及整體身心的健康。
擁有健康牙齒為身體健康的根本,如忽略初期症狀,最終的結果可能會導致牙齒的脫落、缺齒則會影響營養的攝取,進而引發全身性的系統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 年發布的調查,口腔疾病是人類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研究指出,口腔健康與認知功能也有其關係,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風險會隨著缺牙顆數的增加而提高。
黃耀慧強調,民眾不妨把3月20日解讀為口腔健康密碼,也就是一般成人擁有32顆牙齒,並且最好是0蛀牙;兒童乳牙有20顆;老年人至少要有20顆牙。根據國外部分研究顯示,老年人若滿口爛牙,可能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他認為民眾應把「牙齒的健康」列為守護健康的前線,才能避免嚴重疾病從「齒」發生。
全球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口腔疾病
根據 2022 年 11 月由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表的全球口腔健康資訊,口腔疾病的盛行率是 300 多種常見疾病的第一名,目前全球約有 35 億人口罹患口腔疾病。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口腔疾病帶給個人身心及社會影響高達 10 多個層面,隨時隨地影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黃耀慧表示,多年來學術研究已證實「口腔健康會影響生活品質(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口腔疾病已經不是只有口腔本身受到影響,其影響包含:口腔疾病引起的疼痛與不適、口腔功能、口腔疾病引起的情緒、工作與學習以及治療結果等,這五大口腔健康狀況都能影響個人身心健康與生活幸福感的影響。
患有牙周疾病的人出現憂鬱、焦慮的風險增加 37%
他分享臨床案例,5歲的張小妹妹整口齲齒,不敢說話也不敢張口大笑,張媽媽誤以為小孩沒有長門牙,事實上她多數牙齒已經蛀光,導致她羞於啟齒,拍照時只好將嘴巴緊閉,以免被人家看到被蛀光的門牙。黃耀慧表示,口腔疾病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對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學齡前的小孩。
口腔疾病除了會對兒童人格發展造成影響之外,對長者來說也會增加憂鬱的風險。70 多歲的楊伯伯身體一直很健康,日前因牙套脫落求診,同時發現還有其他口腔問題需要治療,目前正在治療中。口腔問題與疼痛導致楊爸爸失眠且食慾不振,整天心神不寧也不想出門。黃耀慧說,原本好吃美食的楊伯伯,接受口腔治療之後,無法隨心所欲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心情相當沮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口腔健康除影響進食的功能及身體疾病之外,2021 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一份探討牙周疾病對健康影響的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也是全球第一篇研究心理健康與牙周疾病關聯的文獻亦指出,牙周疾病將增加心血管、心臟代謝、自體免疫以及精神等疾病的發生,且患有牙周疾病的人出現憂鬱、焦慮的風險增加 37%。
顯見,民眾守護健康應從「牙齒」開始,黃耀慧醫師提醒民眾唯有落實「愛牙四守則」、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才能身心健康。謹記「檢、刷、線、嚼」四字口訣:
-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 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 每天使用牙「線」 (棒)
- 吃完、喝完立即刷牙或使用含氟漱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