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事件/聚餐意外吃出人命!食物中毒可能原因一覽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仍不斷延燒,親友歡樂聚餐豈料天人永隔。雖然尚未釐清真正的致病關鍵,也已有各方說法指出可能原因。食物中毒可能原因整理如下: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食物中毒可能原因一覽
  1. 微生物感染
    常見的食物中毒細菌有李斯特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等。而微生物從入侵人體到出現症狀需要時間增生,不會吃完馬上產生不適,基本上可以排除是微生物感染導致。
  2. 外來添加毒素:
    有人揣測遭人下毒(如使用氰化物),或誤使用了有毒菇類(如毒鵝膏),但症狀與目前收治患者不太相同,目前看來為全身性毒素釀致命症狀,且若為氰化物惡化速度將更快。人為疏失或刻意下毒的可能性雖然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不高。
  3. 內生性毒素
    雖然中毒案尚未釐清確切的致病原因,但目前最多專家學者皆推測「內生性毒素」可能性高。

    仙人掌桿菌毒素:
    案件剛爆發初期,許多學者認為是「炒飯症候群」的「仙人掌桿菌毒素」,但臨床上仙人掌桿菌毒素不常造成猛爆性肝腎衰竭的症狀。隨著中毒規模和猛爆程度提升,仙人掌桿菌毒素的嫌疑就漸漸更小了。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
    受「米酵菌酸」汙染變質的食物在口感上並無腐敗感,也不易提早察覺。

    米酵菌酸容易在粿條、河粉、黑木耳、蕈菇類、發酵穀物上發現。若存放食品的環境衛生不佳、環境高溫潮濕都易使米酵菌酸產生。而僅攝取 1 到 1.5 毫克米酵菌酸就可能致死,潛伏期範圍為 0.3〜16 小時,有 30 至 100% 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

    過去多半在中國發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而台、日、韓過去從未發生過類似案件,因此學者專家起初皆往「仙人掌桿菌毒素」猜測。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台大急診教授提醒:米酵菌酸難察覺 1.5 毫克就致命
預防食物中毒 ! 一次了解常見五種類型與預防方式
夏天要注意食物中毒!食藥署傳授「清冰箱4招」維持食物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