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辨病、中醫辨證」!認識中西醫合療完美攻守健康

究竟是看中醫好,還是看西醫好?過去,許多人對於難解痼疾總是「自行整合」,看完西醫,接著看中藥,還要擔心被醫師知道;現在,「中西醫整合治療」蔚為趨勢,提供病人更多元的治療途徑!

過去,大家都認為中醫是用於養生保健,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發現,中醫也能用於治療慢性病、急重症等,甚至與西醫聯手,能幫助改善癌症治療時所帶來的副作用,不但可提高病人存活率,更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認識中西醫整合治療,如何緩解疾病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柯富揚表示,「中西整合治療」是指一種嶄新的醫療模式,顧名思義,是由中醫師和西醫師為患者共同看診、醫治,又稱為「中西醫合療」、「中西醫共治」。

中醫和西醫的差異,在於診斷思維、理論基礎和治療方式都大相逕庭。柯富揚說明,西醫重視身體的結構和功能,通過檢驗、醫學影像等科學方法來診斷疾病,並採用手術、藥物和其他現代醫學技術進行治療,相當講究實證醫學。

而中醫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整體,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強調人體的平衡與協調,通過「望、聞、問、切」觀察面色、舌苔、脈象、症狀等,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拔罐、刮痧等進行個人化的醫療。

柯富揚指出,中醫雖擁有數千年的臨床經驗證明中醫藥之效用,但總缺乏科學化證據。直到新冠爆發,台灣清冠一號成功對抗新冠病毒,讓全球看到中醫藥科學化的潛力,更讓西醫肯定中醫療效,也讓中醫利用率大幅提升。

中西醫各有優勢,相輔相成效果佳

柯富揚說,有言「中醫治本,西醫治標」,實際上兩者各有優勢,若能「截長補短、相輔相成」將是民眾之福。因現代醫學越來越傾向於綜合運用不同的醫學方法來治療疾病,以達治癒效果,也因此,讓中西醫整合治療成為必然趨勢。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隨著病毒、細菌日益變化,越來越多的健康挑戰,讓西醫在疾病治療上面對相當大的瓶頸。就拿慢性腎臟病來說,西醫束手無策,而臨床實證證實,三、四期前中醫有較好的療效。

在中國醫學的維護與轉型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陳立夫曾言:「助人的方式越多越好」,當然幫助健康維持的方法也是越多越好,也因此,許多擁有西醫執照的醫師轉而投入中醫領域,成為中西醫雙主修醫師,希望提供病人全方位的照護。

過往,民眾就醫觀念是早上到醫院看西醫、下午到診所看中醫。問題是,西醫不知道你吃了什麼中藥、中醫不知道你做了什麼檢查,兩者只好各自探索病情,還不見得能找出適切治療,還可能發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治療成效。

柯富揚表示,如果中西醫能共同會診,一起制定治療方針,不但可省去病患來回奔波時間,還可發揮西醫擅長檢查診斷、中醫擅於症狀調理的優點,讓用藥治療更精準,符合時下個人化醫療趨勢。

詹永兆直言,這也是越來越多教學醫院、區域醫院等設立中醫部的原因。除了中醫門診、中西醫聯合門診外,在急診、住院、加護病房和居家醫療等,都可見到中醫師的參與協助,主動提供病人更多元的治療途徑。

中西醫合療計畫,健保有給付

詹永兆表示,台灣的中西醫整合治療發展得相當早,早在民國 95 年就開辦「西醫住院病患中醫特定疾病輔助醫療試辦計畫」,中醫師得陪同西醫會診腦血管疾病與褥瘡患者,加速其復原,正式開啟西醫住院會診中醫。

針對住院中病人,藉由中醫輔助醫療,達到病人神經學功能進步、呼吸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品質提升,併縮短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支出的目的。對象為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呼吸困難及術後疼痛。

台灣中醫整合治療年表

民國 95 年:開辦「西醫住院病患中醫特定疾病輔助醫療試辦計畫」
民國 98 年:腫瘤會診
民國 101 年:癌症門診加強照護
民國 103 年:顱腦損傷
民國 105 年:脊椎損傷
民國 106 年:癌症延長照護
民國 110 年:呼吸困難或難以脫離呼吸器
民國 112 年:術後疼痛
(資料提供 / 詹永兆)

詹永兆提到,因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成效顯著,除了腫瘤會診外,又陸續增加了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延長照護計畫針對術後或接受化放療過程中副作用明顯之癌症患者。

但癌症延長照護計畫礙於執行時,需要開闢獨立空間才能診治患者,但各醫院空間有限,使得參與計劃的醫療院所並不多,雖立意良善,卻窒礙難行,相當可惜!而癌症相關照護於民國 107 年更合併成「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

詹永兆表示,目前全台教學醫院、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等有開立中醫門診之醫療院所共有 148 間,而參與計畫則有 107 家,可提供民眾上述服務。「因為是西醫住院病患中醫輔助醫療,因此,醫療院所必須要病房才能參與」。

中西整合醫學專案中也包括中醫急症處置計畫,針對急診常見病症,藉由中醫介入處置,減輕急診壅塞,減少病人反覆進出急診或滯留於急診觀察區。較為可惜的是,目前僅 12 家醫療院所加入此計畫。

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也在整合醫學專案中。詹永兆指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慢性腎臟病患者若能配合服用中藥,不僅能減緩腎病惡化、延緩進入洗腎時程,死亡風險也能顯著降低。

中西醫合療使用人數翻倍漲,成效備受肯定

詹永兆指出,台灣的中西醫整合治療上有許多項目均包含在全民健保裡。政府用於中醫預算中,今年有 4.36 億元預定用在特定疾病、腦中風、脊髓損傷、術後疼痛等項目的住院會診;另有 2.45 億元預算為癌症加強照護。

新冠疫情展現中醫之效,就診患者在 2022 年達 756 萬人 共近 4700 萬人次,遠高於 2021 的 560 萬人共 3700 萬人次。中醫利用人數逐年增加,甚至是翻倍成長,也顯示中醫治療效果備受肯定。

詹永兆強調,在新疾病頻繁出現,醫療資源極度緊繃的現在,中西醫各有所所長,兩者聯手可以解決很多急重症、難病,可說是病患之福,並且減少整體醫療費用支出,讓更多患者得到最佳照顧。

柯富揚也認為,政府除了挹注經費鼓勵相關中醫藥研究計畫,應該要開放擴大更多中醫會診,讓中西醫有更多合作機會。最重要的是,讓民眾理解中西醫合療的優點,願意嘗試新的醫療模式,緩解疾病之苦痛,才是全民之福。

借鏡國際中西醫整合治療經驗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14 年發表「2014~2025 年傳統醫藥全球戰略」,全球各地愈來愈重視傳統醫藥,並將傳統醫藥整合到醫療照護體系裡,顯示傳統醫學在全球已受到重視。

國際上有中醫師相關制度的國家,如中國、香港、韓國、德國、美國等,都存在中西醫整合治療,主要是透過現代醫學的診斷配合中醫辨證進行相關治療,但由於各國法規制度不同,醫師可使用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像德國慕尼黑大學設立疼痛治療中心,結合針灸、推拿、水療等,以改善各式疼痛,且止痛效果顯著優於止痛藥。

美國則有數間知名大學設立整合醫學中心,如如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地醫學中心,將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結合,提供針灸、太極、冥想、音樂等治療。

歐洲醫學界對傳統醫學相當熱情,特別是針灸應用相當廣泛。瑞士的蘇黎世大學輔助整合醫學中心,則同時有針灸、草藥療法、身心療法門診。

而鄰近的中國,自 1955 年開始,積極發展中西醫整合研究。中西醫結合醫師可同時開立中西藥,以及 X 光等相關檢驗單,並進行針灸、推拿等傳統療法。

日本稱之為東洋醫學、皇漢醫學。中西醫整合治療是由兼任中醫的西醫師進行,先用西醫檢查診斷,依狀況、再給予中藥或針灸、推拿。

在韓國,中醫藥被稱為東醫學,後改為韓醫。韓醫學研究院、慶熙大學等均成立韓醫診療中心,用西醫管理方式,使中醫診斷及中藥科學化,以及傳統醫學的看診精神及流程規範化,把中西醫學的優點結合,讓民眾增加信賴感。

諮詢專家: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詹永兆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 柯富揚

文、編輯 / 黃慧玫 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孩子太早轉大人不是好消息!性早熟影響身心健康,中西醫及早介入助逆轉
脊髓損傷難治療?中醫針灸輔助治療 幫助恢復及早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