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血壓達529萬人,約有10%的高血壓是續發性高血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醫師表示,此類患者只要早期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就有機會根治。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分析2021年國人死因,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以及排行都呈現上升趨勢,也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為什麼會引起高醛固酮症?
在國內數百萬高血壓患者中,約有53萬患者是因為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是一種相對罕見但重要的內分泌疾病。醛固酮是一種調節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的荷爾蒙,過量的醛固酮會導致高血壓和低鉀血症。
郭志東強調,高醛固酮症分為兩種類型: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高醛固酮症(Conn氏症候群)是由於腎上腺本身的問題導致的,如腺瘤(良性腫瘤)或腎上腺增生。繼發性高醛固酮症則是由於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導致腎上腺分泌過多的醛固酮。
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 好發於30到50歲
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主要好發於30到50歲年齡層,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上高醛固酮症。根據研究,約有5%到10%的高血壓患者可能患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而在那些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患者中,這個比例可能高達25%。
高血壓是高醛固酮症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其他症狀則與高血壓和低鉀血症有關,包括
低鉀血症的症狀可能包括肌肉無力,嚴重時可導致暫時性癱瘓、肌肉痙攣、刺痛、麻木感、疲倦、極度口渴和頻繁排尿。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常見成因是腎上腺腺瘤(良性腫瘤),其他原因包括
- 單側腎上腺增生
- 腎上腺皮質癌(罕見)
- 腎上腺皮質癌(罕見)
- 阻塞性腎動脈疾病
- 腎性高血壓
- 心衰竭
- 肝硬化
- 腎病症候群
如何診斷及治療?
診斷高醛固酮症通常需要進行血液檢查。醫師會檢查患者的血鉀和血鈉水平,以及腎素和醛固酮水平。腎素和醛固酮的比例是診斷的重要指標。如果檢查結果異常,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抑制試驗來確認診斷。此外,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也可能用於檢查腎上腺是否存在腫瘤或其他異常。
治療高醛固酮症的主要目標是控制血壓和糾正電解質不平衡。治療方法根據病因而異。郭志東指出,對於腺瘤引起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手術切除腫瘤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術後,患者的血壓可能需要繼續用藥物來控制。
而繼發性高醛固酮症的治療主要是控制血壓並治療引起這種情況的基礎疾病。常用的藥物為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這類藥物能阻斷醛固酮的作用,幫助控制血壓和改善症狀。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例如可能導致男性女乳症和性功能障礙。
早期診斷 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不少患者會問高醛固酮症可以及早預防嗎?郭志東說,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預防。然而,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於改善預後非常重要。對於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如果能早期診斷並進行手術治療,預後通常較好。繼發性高醛固酮症的預後則取決於其背後的病因。
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問題是高醛固酮症最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心房顫動、左心室肥大、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郭志東說,高醛固酮症是可以被治療的。針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應與醫生討論這種可能性,並進行相關檢查。透過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