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總是降不下來?專家揭可能是「這個」原因

一名65歲患有高血壓的婦人,長期使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近期因全身無力至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婦人罹患嚴重低血鉀,接受常規鉀補充治療後,恢復體力並順利出院。

醫療團隊進一步評估持續性低血鉀的原因,發現患者血中醛固酮對腎素的比值過高,懷疑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透過電腦斷層與核子醫學影像檢查,確定病因為左側腎上腺腫瘤所致。接受手術治療後,低血鉀症狀完全消失。

根據統計,在國內數百萬高血壓患者中,約有數10萬患者是因為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盛行率約佔難治性高血壓的12%,據此推估全台病患約有20到30萬人。

什麼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收治該案的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梁祐誠表示,醛固酮是一種調節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的荷爾蒙,過量的醛固酮會導致高血壓和低鉀血症。此疾病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之一,若不治療可能導致腦中風、左心室肥厚或腎功能受損等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罹患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患者,會合併低血鉀,進而引發全身無力等症狀。若未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加速心血管疾病進展或腎臟功能惡化,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如何判別是高血壓還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高血壓是高醛固酮症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高血壓。梁祐誠說明,出現以下情況有較高的機會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 高血壓患者使用3種以上降血壓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
  • 高血壓合併低血鉀症
  • 高血壓合併腎上腺腫瘤
  • 高血壓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 40歲前罹患高血壓
  • 本人或一等親出現高血壓伴早期器官損害(如腦中風)

高血壓患者若出現上述情形,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如何治療?

梁祐誠強調,一旦確診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後,醫療團隊會進一步檢視兩側腎上腺是否有腫瘤或增生。僅有單側腎上腺病灶者,可透過手術切除病灶,有望改善高血壓及低血鉀症狀,甚至痊癒。

若為雙側腎上腺病灶、單側病灶但接受手術意願低、不適合手術者,或沒有在影像中發現腎上腺病灶,則可採用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梁祐誠強調,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可治療且根治的疾病,若能早期進行治療,預後通常較好。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成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梁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