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低溫!錯誤行為恐「傷心」 專家教你怎麼改

當寒流來襲,民眾各出奇招禦寒,但有些看似有效的保暖方式,其實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國健署提醒,常見的 6大NG習慣,務必避免,以免傷身。

起床別太急!遵守5原則

天冷時,千萬別一睜眼就立刻起床,而是要遵循「慢、熱、起、穿、行」的原則。因為從溫暖的被窩突然暴露在冷空氣中,容易引發 血壓劇烈波動,導致瞬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此外,突然站起還可能導致 血液回流不足,讓大腦短暫缺氧,引發頭暈甚至跌倒。

喝酒暖身?小心越喝越冷

許多人誤以為喝酒可以禦寒,其實酒精會擴張皮膚微血管,讓人感覺身體變暖,實際上卻會讓血液遠離內臟,導致 核心體溫下降。尤其在戶外喝酒,酒精加上寒冷環境,可能 增加失溫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建議選擇 溫熱的食物或飲品,但飲品溫度不宜超過 攝氏65度,避免燙傷口腔與食道。

運動前別忘暖身

寒冷天氣運動時,全身保暖 是關鍵,從頭到腳都要適當防護,避免因溫差過大導致血管瞬間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梗塞或中風的風險。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暖身,並適時補充水分。如果運動時出現 身體不適,應立即減緩或停止。

慢性病患更要規律用藥

患有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或 心血管疾病 的患者,切勿因為天冷、節慶氣氛或家人團聚而 自行減藥或停藥。天冷時,血壓與血糖波動更大,若擅自停藥,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後果不堪設想。

定期量血壓,掌握身體狀況

血壓變化受氣溫影響甚大,因此應 定期監測血壓,並遵循 722原則—— 連續7天、每天測2次、每次測2遍,記錄血壓變化,以便醫師評估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異常。

夜起床加件衣物,避免冷空氣刺激

天冷時,確保有 充足的睡眠 讓身體充分休息。如果 半夜需要起床 上廁所,建議 先加件衣物,避免冷空氣刺激導致血壓驟升、心血管收縮,降低健康風險。

國健署表示,保暖固然重要,但方式若不當,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隱憂。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