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筑、陳子瑄、許嘉真/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報告,每年全球約有370萬病例的死亡可歸因於室外空氣污染,而其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會導致人體產生:癌症、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免疫功能低下、神經退化性疾病、肥胖與糖尿病、孩童學習記憶下降、過敏症狀、精子變小及有害孕婦及兒童發展等疾病,今日我們就來談談如何預防空汙?
空汙如何影響人體?
最近最熱門的英文和數字莫過於PM2.5,什麼是PM2.5?它有多危險?是透過什麼樣的途徑讓人們膽戰心驚呢?事實上,PM2.5是透過兩種方式:呼吸道吸入及作為接觸過敏原兩種方式,前者直接影響我們從鼻腔到肺部,進而影響全身組織與器官;後者讓我們的皮膚和眼睛一直會癢、極不舒服。兩者之間的途徑與影響如下:
1.呼吸道吸入:季節性霾害、汽機車或工廠排放的廢氣等,都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中富含PM2.5。由於它的粒徑極小,只要透過呼吸就可能吸入PM2.5汙染物。細懸浮微粒(PM2.5)會經由鼻腔、咽喉,進入氣管、細支氣管,再進入肺泡中作氣體交換。當PM2.5,進入肺泡被巨噬細胞吞噬,影響免疫功能;或是穿過肺泡,進入血液運送全身,影響全身組織與器官。
2.接觸過敏原:近來皮膚過敏、眼睛不舒服的患者明顯增加,原來空氣汙染,不只對呼吸道造成影響,接觸空氣的皮膚與眼睛也會受髒空氣影響!大量PM2.5顆粒容易附著在皮膚表面,堵塞毛孔,除了加重痤瘡的發生外,也可能會作為過敏原,引起皮膚過敏或眼睛癢、乾澀、發紅等問題。
如何預防空汙(PM2.5)?
面對無處不在的PM2.5,我們要如何防範才不至於飽受其害呢?下列6種方法提供參考:
1.掌控PM2.5情報:只要能夠上網,就可以利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環境即時通」APP,即時掌控PM2.5的濃度與分級,甚至也有最近三天的空氣品質預測,可以方便規劃未來行程,養成查詢氣象的同時也查詢一下空氣品質,是現在人必需的生活習慣!
2.霧霾時少出門:若必須出門,盡量避開尖峰時段及交通流量的路段,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尖峰時段,民眾在路上行走時,應至少離開汽機車排氣管10~15公尺或站在有風處,減少吸入污染空氣。
3.減少接觸汙染空氣:為減少頭髮、眼睛與皮膚接觸空汙,建議戴帽子、穿長袖的衣服,甚至戴沒有度數的眼鏡。外出回家後,清潔臉、手、鼻、口,若能洗個熱水澡,將全身的髒汙清潔是最好。
4.保護口、鼻呼吸道:要慎選能過濾懸浮微粒(PM2.5)的口罩,才能有效保護口、鼻呼吸道。一般的活性碳口罩,只能避免吸入異味及醫療用口罩,因無法貼合臉部,阻隔力只剩30%,僅能吸附有機物。歐規FFP1、美規N95或專利口罩,才能阻擋PM2.5大小顆粒80%~99.7%。而歐規FFP1口罩,約能過濾八成PM2.5,戴起來較輕較舒適;美規N95能約過濾九成五PM2.5,但與臉部太密合,久戴會有不適感。此外,要記得口罩金屬條面向外,才是正確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