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前中後怎麼補?中醫調養全攻略!

「月經」每個月都使女性困擾,甚至經前經後都有不適的症狀影響。而個人日常飲食習慣與月經期間的症狀息息相關,因此配合經期各時期補充所需的營養素,是與「大姨媽」和平共處的重要關鍵。

生理期前中後怎麼補?中醫調養全攻略!

生理期前、中、後症狀各不同,要吃什麼好?

  • 生理期前
    生理期來前 5-7 天易胸口悶脹、情緒起伏大(包括過度抑鬱,情緒低落)、生理痘、身體水腫
    怎麼吃:
    維生素 B、鐵質(如肉類、紅莧菜、地瓜葉、菠菜、堅果、板豆腐)、優質蛋白,牛奶、雞蛋、魚類、雞胸肉,提高新陳代謝,同時也可以多攝取維生素 C,維持精神體力及好氣色,飲食以清淡為主。
  • 生理期間
    生理痛、腹部悶脹不適、水腫、拉肚子、噁心、嘔吐,腰痠、頭痛
    怎麼吃:
    可補充薑類食物、避免寒涼食物。若平時怕冷,可以吃薑類食物,如薑母茶。另外還可以喝熱巧克力、紅豆湯。但切記不要太溫燥,避免口破口乾、大便變硬或是失眠睡不著。而若平時較怕熱,也要注意不要吃瓜果類、蘿蔔等太過於寒涼的食物、過於辛辣的食物刺激腸胃,維持正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就可。
  • 生理期後
    身體易感到疲憊,就好像快用完的電池。
    怎麼吃:
    多吃補血食材,滋補調養身體。若平時體力不佳或有貧血傾向,可多吃以紅肉類為主的補血食材,像是牛肉、鴨肉、豬肝類等。

再搭配四物助補血、行血及活血

四物湯為補血調經的處方,在中醫常被用於補血、行血及活血的作用。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有助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有助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幫助排便。
白芍:性味苦、酸、甘,微寒。歸肝、脾經。有助養血調經,平肝止痛。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有助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延伸閱讀
預防病毒入侵!中醫教5招養出好免疫
春季養生先養肝! 8 食材解毒養肝
肝火過旺口乾舌燥?春季養生4招助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