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 70 歲的長者腰腿痠痛、腳麻長達十年,病況到最後還惡化到坐著都不舒服,甚至上廁所也痛不欲生。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導致劇痛,醫師提醒,像這種情況一般而言須以手術治療,但是考量長期疼痛會在病人大腦留下記憶,影響復原進度,因此臨床上會視病患情況,採用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也就是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精準的微創手術。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建和以上述個案為例,指出病人起初腳痠痛時,是先到家裡附近診所復健,雖略有改善,但久了症狀還是加劇,又因不想開刀,持續忍耐,直到彎腰刷牙洗臉一陣劇痛襲來幾乎站不住,他才驚覺事態嚴重。林建和說明,根據病患描述,連半蹲在馬桶,也痛到無法順利排泄,只能借助軟便藥物。
腰椎滑脫的臨床症狀有哪些?臨床上如何診斷?
根據台大醫院的衛教資料指出,腰椎滑脫主因為腰椎的不穩定,滑脱後的脊惟排列不整齊,移位後兩椎體之間的距離增加,易造成神經根的壓迫或拉扯,這使得患者會有腰酸背痛,或是有延伸至臀部及大腿後側痠麻脹痛等不舒服的狀況;此外,病患的身體會試圖要穩定脊椎阻止滑脫,而使脊椎的面關節增生變得肥厚,如此反而可能壓迫神經根,進而出現神經受壓迫症狀如抽筋、麻痛感、跛行的情形。
如同前述個案,林建和透過精確之磁振造影檢查 MRI、X 光以及神經理學檢查、問診,確認病人腰椎第四節及第五節滑脫,導致腰椎第五根神經遭到嚴重壓迫,背側椎間盤突出形成骨刺,加上腹側一些小面關節擠壓,以前後夾攻方式,嚴重壓迫到腰椎第五根神經。
輕微的腰椎滑脫以保守治療為主
林建和說明,依病人的症狀程度的不同而給予保守治療或手術處置。針對症狀較輕者,他建議使用保守治療,像是復健治療可以利用熱敷配合電療,能有效促進肌肉血液循環,緩解痛感;又或是物理治療,以深層腹肌及背肌是穩定腰椎的重要肌肉群,練習及強化脊椎運動的背肌與腹肌動作,可以幫助建立核心肌群的力量。
嚴重腰椎滑脫、痛太久! 建議先注射止痛劑阻斷痠痛訊號進入神經系統
像是前述個案腰椎滑脫已經相當嚴重,醫師採用「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也就是結合術前止痛策略、減壓及骨融合固定手術,加速術後復原。林建和進一步解釋,因為大腦會對疼痛產生記憶,痛的時間持續越久,記憶會越難消除,即便透過手術去除疼痛的病因,疼痛記憶仍會存在,而臨床統計,術後因疼痛躺在病床的時間越久,恢復速度就越慢。為此,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是術前一天先注射止痛效果可維持一週的止痛劑,手術當天在腰椎附近打局部麻醉藥,阻斷痠痛訊號進入神經系統,避免形成神經性疼痛的記憶,接著再展開手術。
手術的部分則是在腰側開兩個長約 3 公分的小傷口,伸入器械先做減壓手術,清除骨刺、切除腹側突出的小面關節,恢復脊髓腔寬度,讓長期被壓迫的腰椎第五神經伸展自由,再放上支架,打上骨釘,完成骨融合的固定手術。
林建和解釋,術前止痛主要是讓神經感覺不到受傷,術後發炎和疼痛就會下降,雖不至於完全感覺不到痛,至少可將疼痛感降到最低,也可同時減少術後止痛藥劑量,加速術後恢復,縮短住院時間。他也進一步說明,傳統脊椎手術的病人術後至少要躺一兩個禮拜,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住院天數持續縮短,目前術後住院時間可從 4 天降到 2.45 天。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