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刷牙還是蛀牙?這三大因素導致蛀牙發生!

蛀牙是民眾最常見的疾病,根據過去台中牙醫師工會公佈的資料,台灣國小學生中蛀牙的比率高達九成,成年人有蛀牙的比率也超過九成五,蛀牙是大多數這輩子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蛀牙(齲齒)是由口腔中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進而破壞牙本質,形成牙洞的常見口腔疾病。這一過程通常始於牙菌斑的形成,當我們攝取含糖食物後,口腔中的細菌會代謝糖分產生酸,這些酸會逐漸溶解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導致琺瑯質脫礦。

三大因素導致蛀牙發生

蛀牙的形成是一個多因素交互作用的過程,但主要有 3 大因素在 3 個因素都符合的情形下,就會產生蛀牙。三者分別為糖、環境以及時間

一、糖

越多的糖,就會產生越多的酸來傷害牙齒。每次吃含糖零食,牙齒都容易受損,因此在進食的20分鐘內,將酸從嘴中去除,是很重要的防止齲齒步驟。

二、環境

主要就是指你的口腔菌落,這個因素通常跟你的遺傳、基因有關係,難以後天改變,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好像比別人容易蛀牙的原因。

三、時間

就算你愛吃糖、口腔菌落不佳,但每次吃糖後都及時清潔牙齒,牙齒就沒有機會蛀牙。至於蛀牙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才會形成,這是因人而異。

除了上述三點,以下三點也會讓蛀牙機率大幅提升。

1. 口乾唾液少:
唾液有助於洗淨牙齒上的牙菌斑,若唾液很少時,牙菌斑可能會更快地積聚。頭頸癌的輻射治療(放射療法),也會透過改變唾液的成分,增加細菌生長、促進蛀牙;高血壓或憂鬱症藥物也可能導致口乾。

2. 疾病問題(胃食道逆流、暴食症):
胃食道逆流會導致胃酸回流到你的口腔,當牙齒暴露在這種酸性環境時,就比較容易蛀牙;暴食症則是因為經常嘔吐,牙齒常接觸胃酸,進而提高了蛀牙風險。

3. 飲食:
只要有飲食就容易會蛀牙,因為當我們在吃東西時,碳水化合物就會殘留在牙齒上,直到刷牙為止。而且即使刷牙後,也可能無法清除牙齒上的所有殘渣。

蛀牙有哪些症狀?根據蛀牙深淺有不同!

  • 淺-琺瑯質蛀牙:牙齒的顏色變黑,但不會或是感到輕微酸痛
  • 中-牙本質蛀牙:在吃酸的、甜的、冰的食物時,會覺得牙齒酸痛不適
  • 深-牙髓腔蛀牙:牙齒神經發炎或壞死,疼痛可能是自發性的,不需要任何刺激也會痛,會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不是一閃而過的刺痛,可能在晚上會特別明顯。若讓細菌進入骨組織,會成為齒槽骨發炎、化膿、腫起來 。

有蛀牙卻不牙痛?

牙齒的健康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有時牙齒出狀況了,牙齒有蛀牙卻沒什麼感覺?這可能是因為初期蛀牙的部位通常是在牙齒的琺瑯質深度還不夠深,所以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牙齒表面通常是完整,憑肉眼看是不見有蛀洞的。另一種狀況也可能是因為以前曾經痛過,但之後變成慢性疼痛,故無太大的感覺。而且先天會影響疼痛的感受度,因此跟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同。

預防蛀牙要做到以下幾點!

  • 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 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有助於強化牙齒琺瑯質,增加對酸性物質的抵抗力。
  • 定期牙科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牙科檢查,及早發現並處理蛀牙問題。
  • 控制飲食:減少高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取,特別是含糖飲料和零食。

蛀牙的早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但若察覺牙齒的異狀,就請盡快去看牙醫。症狀發現得越早,蛀牙治療就越容易。

乖乖刷牙還是蛀不停?快來看你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
蛀牙也可能成為慢性疼痛!食用甜食、溫差食物不適都是警訊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蛀牙衛教文章

文章整理、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
按時刷牙還是口臭?6 種會造成口臭的疾病
刷牙有步驟!這樣做清除 95 %以上牙垢
反覆脫皮又刺痛!為什麼會得到惱人的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