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釘刺穿腳底 傷口癒合內部卻紅腫 竟是罕見細菌找上身

55歲的趙先生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在工地監工時不慎左腳掌被鐵釘刺傷,當下立即就醫施打破傷風疫苗,經包紮敷藥處理後返家,傷口狀態也相當良好。但是10天後,他發現原已癒合的部分,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甚至腳只要一碰到地板就宛如針刺,完全無法行走。

雖然趙先生在第一時間就於門診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必須住院接受手術清創以及抗生素治療。經細菌培養後才發現,趙先生的傷口是被「偶然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感染。醫生於是更改抗生素對症治療後,病灶處的紅腫開始好轉,傷口穩定並縫合,住院16天後出院,現已復原良好。

臺北榮總一般內科主任黃惠君表示,偶然分枝桿菌是分枝桿菌的一支。「分枝桿菌中最知名的是引起肺結核的結核分枝桿菌,而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為國內的法定傳染病,須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則為非法定傳染病。」

而「非結核」的分枝桿菌,又可以依據生長速度來分為兩大類。黃惠君表示,過去因為缺乏良好的快速鑑定的方式,只能依靠醫師的臨床經驗、感染部位與生長速度快慢來決定用藥。「但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步,臺北榮總已可利用分生晶片方式,鑑定出超過17種非結核分枝桿菌,提供臨床醫師治療上的參考。」

分枝桿菌感染嚴重需截肢

迅速鑑定出分枝桿菌,在治療上有莫大的助益。因為若是太晚找出病因,病人可能面臨著截肢的風險。黃惠君指出,偶然分枝桿菌存在一般的環境中,不過一般來說對於皮膚沒有傷口者,不具有威脅性。

不過,一旦被感染,偶然分枝桿菌的生長速度快,會引發軟組織的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傷口感染或是骨髓炎等,治療需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需外科清創,與一般的細菌性感染比較需要較長的抗生素治療。還好偶然分枝桿菌造成的感染並不多見,臺北榮總從2014-2017年利用分生晶片的方式僅分離出27株。

黃惠君提醒,傷口治療不如預期時,就應積極持續就醫,並進行細菌培養,查明確實病菌,才能對症治療,必要時須手術清創,「就醫期間,要與醫師配合,避免小傷口變成大病症。」

延伸閱讀:

小傷口處理不好小心丟性命!「破傷風」是什麼病?

癌症患者術前、術後要注意的感染問題,醫師一次講清楚!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