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洗腎爸媽而離職 他淚訴:我的未來怎麼辦?

長照問題在高齡社會中越來越嚴峻,台灣大約有231萬人因為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家人而影響工作,每年更有13.3萬人因照顧離職。對於他們來說,離職需要付出青春、工作、金錢等代價,而對於社會來說,也是少了龐大的勞動力,而這些人在被照顧的家人過世之後,要怎麼樣回到社會,又是另一個難題。

照顧者一定要離職嗎?

根據勞動部2016年推估,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約231萬人為了要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家人,工作受到影響,每年約17.8萬人「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每年約13.3萬人「因照顧離職」。

而在這些家庭照顧者中,有近8成都是女性,一方面是因為平均薪資較低,再加上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比較會照顧,因此常「被決定」必須辭職返家照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表示,事實上長照的安排、長照本身就必須付出成本,只是這些成本現在都在就業或未就業的家庭照顧者身上,讓他們在職場上處於更弱勢的地位。

像是擔任文職工作林小姐,照顧中風母親已有1年半,一開始照顧的時候驚慌失措、也找不到資源去幫忙,常常需要請假帶媽媽去醫院復健,但主管總是對她冷言冷語的刁難,讓她身心俱疲,但一想到請假之後自己的未來不知道怎麼辦,只好繼續苦撐。

另一位照顧爸媽13年的蔡先生曾經從事電子業,因為父母都是洗腎患者,一開始必須經常請假陪診,已經在工作上受到一些刁難;但隨著雙親病情加劇,不但失能、還加上了失智,無奈只好離職。「如果有長照資源、甚至有『長照安排假』可運用,為了自己的未來,我不會離職。」

為什麼需要長照安排假

目前台灣約79萬名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約3成聘僱外籍看護工、逾5成是由家庭獨力照顧,僅約2成使用長照服務。根據家總2017年「在職照顧者狀況調查」,發現每周投入逾20小時在家照顧的「在職照顧者」平均照顧約8年,其中40-55歲占73%,44%擔任主管職位,37%年資超過10年以上,所以這些人的離職,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項損失。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就說,對勞工而言,辭職損失不只是一份薪水,年老退休金也不保;對雇主而言,失去熟練的員工、甚至是主管,增加人事成本,過去的培訓也都浪費掉了;對國家而言,不僅損失當下的勞動力、經濟力,未來還可能這些老了、自己也病了的離職照顧者,提供長期經濟救助。

而根據統計,這些照顧者最需要的是「彈性上班空間」,因為在自己變成照顧者後,49%在前6個月最混亂不安,有86%請假頻率變高、84%無法參加工作以外的聚會、83%無法配合加班、73%遲到早退頻率增加、72%無法專注工作。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8萬人,未來平均每年增加一萬人,2065年更將攀升至90萬人;而走失、忘記關火而鍋子燒焦、懷疑鄰居偷竊而吵架衝突、在商店拿東西沒付錢而被送到警察局,都是失智者常出現的狀況,對於這些在職照顧者來說,最害怕接到「爸/媽又出狀況了!」的電話,又怕自己被資遣,又得去處理這些意外,這些事很多「長照悲劇」的發生原因。

長照安排假怎麼安排?

長期照顧安排假是由「30天有薪假+150天彈性請假」所組成,希望由就業保險提高1%費率作為支出,比照「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做法提供6成薪資的津貼,讓勞工在長照需求最混亂、最密集的前30天獲得補助,盡速穩定照顧安排,之後則針對處理臨時狀況、陪伴回診等照顧模式,提供150天彈性請假。

湯麗玉說,在職照顧者需要能放心陪伴失智者就醫、從容處理失智家人意外事件的空間,同時還能利用這些假期去學習照顧知能、安排適合失智家人的服務、陪伴失智者適應新服務、協助新外籍看護學習照顧失智家人等。確保在職照顧者穩定於職場貢獻且把失智家人照顧好,如此可減少照顧意外或悲劇,對家庭、職場、社會都好,是三贏的策略。

延伸閱讀

「我想照顧爸爸,也想上學」長照悲劇年輕化,我們可以這樣做!
長照除了自己顧或安養院,還有這個可以選!
28年照顧還是「愛老公」 田奶奶的祕訣:用長照服務活得自在

圖、文/盧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