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些病 才可以使用生物製劑

彭幸茹/整理報導

因生物製劑的發展使風溼免疫疾病,不再像以前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在現在更有許多生物製劑紛紛針對免疫反應的不同機轉,不斷推陳出新。有更多的藥物可以選擇,使病人多增加了治療的機會,生物製劑到底是什麼呢?適合什麼疾病使用呢?

何謂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簡單的說是可抑制免疫系統與減輕發炎作用的一類藥物,透過生物科技的技術來研發的抗體藥物,可以針對抑制特定的發炎因子來治療免疫失調的疾病。在風濕過敏免疫科中,用它來治療的疾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幼年型自發性多關節炎(小兒風濕免疫科)。

在風濕免疫針對生物製劑的研究中,有件特別的現象,原只有抑制單一發炎因子的生物製劑,不只可同時處理皮膚、關節的問題,有可應用治療於皮膚科、腸胃科、眼科等的某些疾病,目前仍然有許多針對不同發炎因子的新藥持續研發中。

使用條件的限制

1.屬於二線治療用藥:

生物製劑治療效果雖然不錯,但並非是在疾病初期就會使用到的,通常會先使用傳統免疫調節劑(稱為DMARDS),及消炎藥來治療,大多數病患在規則服藥中仍具療效。對於第一線免疫調節劑治療無效的中重度病人,就會考慮採用第二線用藥的生物製劑。

2.藥價昂貴:

生物製劑研發製造複雜,過程都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及人力,所以此藥的價值就反映在它的價格上,平均每位病人每年的花費大約是40萬台幣,且原則上需長期使用。所以在台灣,通常使用生物製劑之前,須事先向健保署提出「事前審查申請」,經過另一組醫藥專家審核通過後才可以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但申請資格要看疾病嚴重程度及傳統免疫調節劑的治療劑量,須符合健保署的使用規範才可申請,否則就是自費使用。

使用的注意事項

1.副作用:

大家都會追問有沒有副作用?答案是有的,常見的輕微反應是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癢痛、上呼吸道感染、頭痛 、皮疹 、噁心等,通常噁心不適的感覺在注射之1-2劑後會改善。

根據<<Cochrane Musculoskeletal>>所發表的「9種常用的生物製劑的副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下曾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有:

  • 嚴重感染症

在使用任何生物製劑之中,每1,000人有35人出現嚴重感染症,安慰劑使用者者則為每1,000人有26人。

在使用任何生物製劑之中,每1,000人有20人出現結核病,安慰劑使用者者則為每1,000人有4人。

  • 淋巴瘤(血液癌症)

在短期試驗進行間,使用生物製劑者與安慰劑使用者發生癌症的人數差異極小或無差異,不過此項結果因癌症病例不多,對此結果仍存有疑慮。

  • 充血性心臟衰竭

在短期試驗進行間,使用生物製劑者與安慰劑使用者發生癌症的人數差異極小或無差異,不過此項結果因癌症病例不多,對此結果仍存有疑慮。

千萬不要覺得很害怕,因為每種生物製劑都通過國內外的高規格臨床試驗,在藥物安全性上有一定的保障,而且發生副作用的機率因人而異,並不是用了就一定會發生,在治療方針上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往往是益處較大的。

2.風險評估管理(RMP):

在台灣,有兩個較高的傳染性疾病「結核病」和「病毒性肝炎」,但因使用生物製劑可能會降低患者免疫力,故可能導致這兩種傳染性疾病發作。在開始使用生物製劑之前,風濕免疫醫師會特別檢驗病人體內有無結核病菌、肝炎病毒及胸部X光檢查,若具有活動性須先治療完畢後再開始進行生物製劑的療程,藉此來確保病人用藥安全。並且在治療期間會於固定時間追蹤以上兩種疾病的抽血檢驗及檢查,每三個月會固定追蹤基本血球、肝臟、腎臟功能來監測病人狀況。

目前在台上市的生物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