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不是夢 請幫助孩子做三件事

iStock-1098351732

彭幸茹/綜合報導 許嘉真/圖

長得高高的,是大家最想要的一件事,尤其是身為矮人一等的人兒,在他們面前千萬不要提到身高,因為這是他們心裡永遠的痛啊!

根據2016年所發佈的最大規模身高研究結果,這份報告顯示100年來各國18歲青少年的身高資料,涵蓋了全球200個國家,其中一項數據顯示台灣的平均身高在東亞國家是排名第二名,男性平均身高為174.5公分、女性平均身高為161.5公分。

成長期必困擾的事

坐在教室的位置、排班級隊伍的時候、拍團體大合照時,常常都會是矮的在前面,高的站後面,這樣子的安排往往都讓身為矮個兒怨嘆自己的基因怎麼會如此差人一等。

不只是孩子自己著急,父母內心也滿是著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又高又壯、亭亭玉立的,但是在現代社會的變遷,許多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潛在的隱藏的有長不高的危險。

也因對於長高的方法有迷思的情形,像是長高就必須要補充鈣質、或是使用一些坊間轉骨藥方、刻意“催熟”孩子去打生長激素等,這些錯誤的迷思可能導致孩子更不利成長!

小兒科醫師提醒五關鍵

對症下藥才是夠真正解決問題,光是煩惱身高長不高,及胡亂補什麼配方是不對的,小兒科醫師歸納出會影響身高成長的因素如下。同時也提醒家長們需多多觀察自己的孩子,以避免錯過成長黃金期,若發現可能有提早發育或生長遲緩的現象,都建議至小兒內分泌科追蹤檢查,來了解是否有內分泌荷爾蒙不足的問題,才能及早治療,身高的影響雖然遺傳因子占7成,但後天努力還是占有3成喔!

  • 生長激素:

影響身高最直接的因素,人體會在晚上11點至2點間是分泌的高峰期,故建議孩子需要10點就上床入睡,須在熟睡的狀態下才不會影響分泌。

  • 甲狀腺素:

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直接影響腦及骨骼的發育,所以於新生兒出生時必篩檢的項目之一,而且它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如果在新生兒時期就發現有分泌不足的問題,臨床上在出生後三個月內即得到甲狀腺素治療的嬰幼兒,其身高以及智能都可以跟正常人一樣,但可能需終身接受甲狀腺素的治療。

  • 骨齡(生長板):

長高不是看年齡,而是骨齡,男孩的骨齡11-13歲是快速成長年,14-16歲會進入慢速年;女孩的骨齡11-12歲是快速成長年,13-14歲是慢速年。

所以孩子身高成長情況要看生長板是否癒合,用蓋房子來比喻,身高就像是一棟樓的高度,而生長板的厚度,是看出這棟樓的施工進度,如果已經長滿了那身高的高度就是如此,但若沒有長滿就有再成長的可能。

  • 生活習慣:需要建立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的規律生活。
  • 營養:多多補充和生長、骨骼有關的食物,養成均衡飲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飲料的習慣。

送給孩子這三樣禮物

幫助及陪同孩子建立以下三點好習慣,才不會錯過長高的可能,過程中也可以經營親子之間的關係,不讓成長的壓力單單落在孩子的身上。

1.第一禮:吃對的飲食

不要以為單補充鈣質就可以長高了,因為鈣質是維持骨頭堅固度的原料,並不會直接促進身高增長。根據2013年在哥本哈根調查城市中的學童飲食研究,發現真正能幫助長高的營養素是「蛋白質」和它分解出來的「精胺酸」,因為精胺酸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

此研究發現每天攝取飲食含精胺酸達2.5-3.2克的孩童比每日攝取量未達2.2克的孩童,身高成長的速度有明顯差異,但建議不要只補充精胺酸(保健品),而是多吃從含精胺酸較高的食材為主,如鮮蝦、海產類、雞胸肉、豬肉、核果類、豆類、南瓜等。

2.第二禮:每週要運動

規律運動習慣, 跳繩、打籃球都是不錯的建議,因為根據中醫理論,跳躍的動作可以刺激腳底的湧泉穴,有增加精氣、強筋壯骨的效果。

3.第三禮:要睡得飽飽

建議晚上10點要入睡,才能趕上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