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手上拿著麥克風,手還是隱隱顫抖,但堅定的眼神早充滿淚水,透露出不想屈服於疾病。因為生病的二十年來,手腳彷彿不再是自己的,無法控制的顫抖,不再像過往能好好畫畫、寫字,因為服藥過久已經出現「藥物波動」,藥效果不如從前,張先生決定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術後恢服良好,甚至可騎摩托車出遊,開心大聲的說自己重生了!
張先生來到醫院現場,看到自己過去手抖的影片,激動地落下眼淚,因為現在的他,已經不一樣了,盼了二十年後終於可以好好過日子!目前帕金森症的病患人數仍攀升當中,雙和醫院神經內科洪千代醫師指出,每一千人當中就有3千會罹患疾病,但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此65歲以上的老人則是一百人中就有一個,且男性發病機會大於女性,而且隨著時間,病症只會越來越嚴重,慢慢不只是動作上的障礙,也會有認知功能障礙,合併失智症的情況出現,讓家中生活品質有極大影響。
藥物治療為大宗 外科開刀嶄新契機
醫界對於發病原因仍不清楚,研究發現家族史患者只佔了10%,剩下90%患者猜測和生活中的風險因子有關。洪千代醫師解釋,目前只知道高風險族群在於可能過去有接觸地下水,喝過重金屬,或是從事農業工作有接觸到農藥。以及有動眼期睡眠障礙,在睡眠過程中大吼大叫、手舞足道,這是神經退化早期現象,3-5年內變成帕金森症的機會有30%。
目前治療方式,大多是接受藥物治療,使用左巴多藥物,補充腦部黑質神經細胞死亡後的多巴胺,讓患者能維持正常生活的能力,但藥物最大的問題在於,雖然初期服用都能達到不錯改善效果,每個患者服藥5-7年後,會出現「藥物波動」及「異動症」,讓服藥效果越來越差。醫生會增加服藥量,或是服藥頻率。
機器人手臂減少誤差 患者不再怕開腦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羅偉倫醫師表示,如果患者年紀較輕,又已經出現藥物波動,才會討論是否使用侵入性的治療,也就是外科手術中「深部腦刺激手術」,在腦中放入電極(晶片),來改善異常的神經功能,雖然這個手術比起其他開腦的手術較為單純,但仍有5%-10%有可能感染,或是引起其他併發症,好在手術在今年八月也納入健保中,患者張先生終於有機會可以開刀。
好在現在科技進步,還有手術機器人也可以幫助,透過設定後用最精準的機械手臂,對於腦部手術位置進行開刀,誤差可以在1毫米內,不僅提供手術的成功率,還可以大幅縮短手術時間。
如今患者張先生為了能重拾生活,希望能繼續工作下去,選擇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目前狀況恢復良好,他激動的說自己手術前也很驚恐,但經過6個小時後發現沒有想像中痛,經過治療後,他大聲呼喊好像「重生過來」!思緒開始變得清晰,痛苦過去了,擺脫顫抖的人生,能再度提起筆,好好梳理自己的生活。
延伸閱讀: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