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吃飯就嗆到?年紀越大這些事慢一些越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使用年限也不斷增加,所以會開始發現身體有些功能與年輕時相比,顯得有些退步,就像年輕的時候熬夜到天亮,精神依然好,但隨著年歲增加,越發現自己無法熬夜,甚至晚餐吃飽後,就非常想睡覺了!

長大後這些事應該慢下來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 65 歲以上的長輩有 21.8%的比例,在一週內至少出現 3 次進食嗆到的情形,有 12.8%經過評估有吞嚥異常的診斷。換算下來,每 10 位高齡者可能就有 1 位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故呼籲可透過吞嚥功能運動來訓練退化的口腔肌肉。

另一情形是,每到了冬季,是心肌梗塞及中風的好發季,常見有家中長輩一起床,因低溫的關係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出現了急性腦出血,或因寒冷導致四肢關節僵硬,出現跌倒等危險情形。

故建議長輩起床時不要太快下床,而是要「賴一下床」,先在被窩中動動四肢、伸伸懶腰,再掀開棉被坐在床邊約 5 到 10 分鐘,讓身體逐漸適應室溫後再下床,預防突然起身出現血壓瞬間上升,進而出現頭暈、手腳無力、視覺偏差等腦出血前兆。

起床時不要太快下床,而是要「賴一下床」 / 圖片來源:photo-ac

透過以上 2 種情形,可以發現當年紀越大,有些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會需要慢下來,這樣子的「慢活」,更適合使用年限已久的身體!根據《搜狐健康》的報導,在日常中有這 7 個地方,需要慢慢來:

1. 吃飯要慢

這是因為長者的消化及吞嚥功能不如年輕時,吃太快會不利腸胃消化。建議吃飯時要細嚼慢嚥,好讓食物可以好好被消化。

2. 喝水要慢

水喝得太快,會讓水份快速進入血液,會讓血量增加,心臟不好的人,可能會出現胸悶、氣喘等情形。建議喝水時,水溫微溫,先含一小口滋潤口腔,然後慢慢吞下,不要大口喝水,而是要小口小口的喝,每次喝250-300毫升即可。

3. 排尿要慢

如果排尿時過快,或是一起床就衝去廁所,膀胱一下子被排空會容易引起頭暈,出現所謂的解尿性暈厥,常見於夜間起身小解的男性。

4. 起床要慢

突然起床過猛可能造成血壓的升高,會發生暫時性的暈厥,嚴重甚至會腦出血。建議睡醒先賴一下床,伸伸懶腰、活動活動四肢,讓血液慢慢流動。坐起時也不要立即下床,而是在床邊休息一下,讓腦部有足夠的血液流通。

低頭彎腰要慢 / 圖片來源:photo-ac

5. 低頭彎腰要慢

猛然低頭或抬頭、彎腰過快,都容易導致姿位性低血壓,並且還容易閃到腰。建議應避免這些動作,若一定要撿起地上的東西,記得手一定要扶著固定的桌椅、牆面,使身體有著力點。

6. 上下樓梯要慢

為避免跌倒,在上下樓時,建議側著身子、雙手握著扶手,一階一階的慢慢下樓,等雙腳都在同一個台階後,再往下走一階。

7. 轉身要慢

年長者心血管功能退化、彈性變低,突然轉脖子的動作會壓迫到頸動脈,影響腦部供血,可能會導致昏厥。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網站

搜狐健康

文 / 彭幸茹

延伸閱讀

單腳站1分鐘勝過走路50分!能顧膝蓋、護血管又防失智

超簡單自測法  只要用一隻手指頭,就能知道血管阻塞了沒

每週 1 次「森林浴」有助紓壓還抗病!去森林散步帶來 6 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