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不擔憂被傳染!「科技助零接觸」也能幫新冠肺炎患者看病

為新冠延燒至今,國外不少醫護人員因為被患者傳染導致病逝,根據統計,醫護人員每一天平均進入病房接觸病人約12-15次,每進一次就存在著風險,為了將可能的風險降至最低,因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利用「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讓醫護不用進入病房內也能給予患者照顧,目前已經正式運用在臨床上。

醫護人員過去進入病房,需要經過一道又一道的消毒流程,每進去一次就需要耗費一套防護衣,在疫情延燒下北醫積極推展遠端技術來照護病人。

不同過去的病房,如今在病房內就有影像、紅外線偵測技術,可隨時偵測病人心律、呼吸和體溫,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說:「尤其在防疫關鍵時期,也是改變過去照護方式的契機,科技可以跨越空間限制,科技能自動數據蒐集、即早預警,減少醫護人力負荷。」

如果當病人想要了解自生狀況,也可以用APP查看,了解自身生理數據,且如果數據一但有異常,馬上會顯示在護理站的「病人動態儀表板」,醫護人員可趕緊開啟病房影像瞭解發生什麼事情。

此技術的研發當然包含許多團隊,工研院、微軟等等,工研院張培仁副院長則說:「台灣在防疫成效上世界有目共睹,利用遠端防疫平台,除將醫護人員感染風險降到最低,也同步提升醫療效率,更達到『肢體零接觸,照護零距離』。」

過去醫師們看病例一定到醫院,現在醫護團隊也有「遠距視訊病歷共享」,多個單位的團隊人員可以一起進行視訊會議,共同討論後續治療計畫,不用因為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高醫療照護的效率。

此項技術如今已經運用在臨床新冠肺炎的患者,也可以廣泛應用的各種病人身上,即便醫護沒有和患者近距離的接觸,仍然有辦法和病患保持良好互動。科技幫助下,對於人類面對各種傳染性疾病時,更有完整的武器可以對抗新興病毒。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陳時中:零確診不是我們追求,是健康習慣養成!三方向解禁:體育、文化、餐飲

連四天零確診能恢復過往生活?急診醫師解析:這幾年回不去了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專區